“微眾銀行財富+”逐鹿百萬億大市場
(資料圖片)
《港灣商業觀察》 王璐
日前,微眾銀行正式推出“微眾銀行財富+”品牌,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專業、安全、高效的一站式財富管理服務,著力以買方視角的金融產品甄選、專業有溫度的服務體驗以及先進的金融科技與應用,助力客戶實現財富的保值與增值。
據悉,微眾銀行已躋身中國銀行業百強、全球銀行1000強,并被國際知名獨立研究公司Forrester定義為“世界領先的數字銀行”。
01
財富管理市場欣欣向榮,特征驅動顯著
推出“微眾銀行財富+”這一獨立的業務品牌,足以見微眾對財富管理的重視。回看微眾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過程,對市場來說恰逢其時,對客戶而言大償其需,對微眾銀行自身來說則是響應金融行業變化要求的必然選擇。
從市場角度,受國內居民收入增長、大眾理財意識提升所驅動,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截至2021年末,中國個人金融資產規模已達195萬億人民幣,據BCG預計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未來10年將以10.6%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隨著金融改革和資管新規的推進落地,財富業務進入專業化經營新階段。市場普遍認為,中國式財富管理行業存在著三大變化:1,從不動產向金融資產轉變;2,從儲蓄向非儲蓄轉變;3,從單一配置向多元配置轉變。
整體上,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發展近些年無疑受惠于數字化與科技化,尤其是伴著80后已經成為“黃金一代”,他們對數字科技的更為高效的感知力,或將對行業變革起到需求側的重大推動。
微眾銀行與波士頓咨詢(BCG)近日聯合發布《中國數字財富管理市場報告2022》中提到的,中國數字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增長的驅動因素中有2點值得關注:
首先是代際變革。35-45歲的“黃金一代”與25-35歲的“崛起一代”未來在財富管理市場扮演最重要角色,兩代人積極擁抱數字財富管理。預計未來十年,“黃金一代”是零售管理客戶總資產(AUM)占比貢獻最大的一代,將達190萬億元。而“崛起一代”是AUM增速最快的一代人,預計到2030年AUM達127萬億元。
其次是科技賦能。過去三年,傳統金融機構加大科技投入,銀行系科技投入占營收比例約3%—4%,疫情期間穩步增長;券商系科技投入更高,部分引領者投入占比超過10%;借助NLP(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合成、AI數字客服、空中柜臺等科技手段實現更為高效、智能的服務與運營。
畢馬威今年發布的《未來財富管理-全球及中國行業趨勢及展望》指出,從競爭信號看,全球財富管理行業受到金融科技革命的劇烈影響,同時新入場者以效率、個性化服務和低成本為優先戰略,部分具有金融科技基因的財富管理機構甚至推遲盈利,以實現規模化,搶占更大客戶群的目的。從技術信號看,數字化轉型正在持續改變客戶關系。財富管理機構亟需在服務能力、渠道、卓越運營和客戶響應方面進行適當投資。與此同時,業務的線上化已成常態,客戶對個性化無縫體驗的期望越來越高,同時希望及時了解最新投資機會,新的細分市場也正在出現。
數字化時代在技術及業務模式層面對財富管理行業深化塑造已然是市場共識。一方面,通過智能化等方式,嵌入并改造財富管理行業的營銷、客戶服務、投資顧問、投資者教育等不同環節,既能提高每個環節的效率,降低邊際成本,使得財富管理可以向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延伸,實現財富管理普惠化,通過數字技術手段,還可以向中小投資者提供多元的信息和判斷,讓投資者對風險收益有更直觀、全面和客觀判斷與感受。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在降低各環節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使財富管理產業鏈的環節更加細分,并引入更多專業化合作。
02
“微眾銀行財富+”立足買方視角,滿足多元需求
微眾通過打造多維度的核心能力來響應客戶的差異化需求:1,從買方視角出發,提供專業財富管理服務;2,持續完善品種豐富的投資理財貨架,向客戶提供涵蓋全市場優質銀行理財、基金、券商資管、保險等品類的金融產品;3,運用先進的金融科技,比如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提供豐富的數字產品及權益;4,提供個性化、有溫度的服務體驗,比如面向視障人士、老年人群等提供無障礙和適老版專屬理財服務,消除“數字鴻溝”。
傳統財富管理業務,更多是“抓大放小”,雖然重視大客戶體驗及收益,但缺乏對中小客戶在需求層面的深度挖掘,缺乏精準度。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基于買方視角,這也對行業內每一家機構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站到客戶的立場上提供服務的機構就在市場上具有更明顯的優勢。
為了做到“從買方視角出發”,微眾銀行下了不少功夫。產品引進方面,微眾銀行為客戶提供悉心專業的“產品嚴選+智能推薦”的財富管理服務,提供涵蓋全市場優質銀行理財、基金、券商資管、保險等豐富的金融產品,滿足客戶一站式的財富需求。通過與數百家領先金融機構合作,精選市場上穩健、安全、有競爭力的產品,微眾銀行理財師對理財產品是有選擇權的,理財師有可以不推薦某些產品的自主權。同時,微眾銀行理財師的業績考核與營收指標不直接掛鉤,避免利益驅動的產品推薦,力求從用戶需求出發做資產配置。
截至2022年10月末,微眾銀行已與超110家機構合作。微眾銀行理財產品主打穩健安全,所有產品嚴格進行風險管控,不過分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產品選擇整體以中低風險為主。
立足買方視角,“微眾銀行財富+”采取了“貨倉-貨架-收銀臺”展示模式。簡單來說,金融產品相當于超市里的商品,貨倉是客戶可購買的產品,貨架代表著產品的特性與客戶的需求,收銀臺則代表著推薦給客戶的部分產品。
在這一過程,貨倉確保產品豐富,貨架精準針對不同客戶的特性與需求進行匹配,最后通過收銀臺部分展示。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曾談到,競爭的本質是“爭客戶”。而微眾在細節層面的重視,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差異化與創新式競爭。
總體上,隨著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已然對財富管理行業產生深刻變革。對于所有財富管理的參與者而言,誰能真正高效快捷安全地把握每位用戶的核心需求,做好全方位的普惠化、多元化、個性化與專業化,誰無疑能戰勝當下與未來。從這個意義上看,微眾銀行創新發展空間的機遇頗大。(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