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樂股份曾挪近億資金未披露:毛利率連年下滑,去年淪為被執行人
(資料圖)
《港灣商業觀察》王心怡 李鐳
從2017年至今,連續三次花費五年時間來沖刺上市的菊樂股份,道路顯得尤其不易。
當然,不易的另一面是,五年也足見公司對上市的重視與韌性。這一次,菊樂股份能否上市成功?目前判斷恐怕還為時過早。
從消費者端,這家區域性乳業公司,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川渝以外的公眾可能并不熟悉;從自身盈利角度,即便多個指標還算不錯,但毛利率的連續下滑,也難免令人對其前景擔憂;從同行研發角度,菊樂股份也仍然遠差于多數企業。
加上公司就在去年還上過“被執行人”,以及不少抽查發現問題,菊樂股份的內功恐怕還亟需提升。
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菊樂股份)對深交所主板的上市熱情沒有變過。
時間軸上,2017年12月8日、2019年8月2日以及2022年7月1日,菊樂股份一直都在保留初心,繼續沖刺。
01
往事堪憂:挪用資金近億元未披露被警示
“連續多次沖刺上市,而且耗費多年,一般都意味著公司此前存在不少問題。”有熟悉資本市場的專業人士告訴《港灣商業觀察》。
的確,菊樂股份的往事并不美好,其在招股書中也對此坦言。
2020年4月21日,證監會下發《關于對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書”)。
決定書認定:公司在前次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存在分公司出納挪用公司資金發生額累計達9577.89萬元且首次申報稿未披露該事項、貨幣資金披露不實、內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返利計提不準確等問題。上述行為違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構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所述行為。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決定對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菊樂股份表示,原分公司出納挪用資金事項系員工以侵占資產為目的所進行的舞弊行為,公司發現問題后已報警處理,且在事后已及時追回全部挪用資金,未造成財產損失。公司對當事人予以辭退并報案;對時任分公司會計主管及公司財務總監、財務經理進行處罰。
2021年12月10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已對上述事項作出一審刑事判決([2021]川0105刑初649號),判決菊樂股份眉山分公司出納犯挪用資金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原審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訴;2022年2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針對菊樂股份眉山分公司原出納的上訴作出終審裁定([2022]川01刑終120號),駁回其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菊樂股份強調,針對內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問題,公司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了整改,進一步加強了貨幣資金管理。
02
去年“被執行人”,屢屢被罰及抽查發現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企查查顯示,2021年12月14日,菊樂股份淪為被執行人,執行法院為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執行金額為11028元。
此外,2021年8月2日,菊樂股份溫江乳品廠還因安全生產問題,被成都市應急管理局予以行政處罰,金額為35000元,公司主要負責人處罰4000元。
招股書還顯示,2022年1月11日,眉山市應急管理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眉)應急罰[2021]支42007號),該決定認定公司眉山分公司未在奶罐、污水抽水泵坑有限空間作業場所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違反了《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決定給予25000元的行政處罰。
企查查還顯示,菊樂食品青龍場分公司、萬興街分公司都于2020年及2021年被抽查發現問題。
針對菊樂股份內控制度整改、緣何淪為被執行人以及安全生產違規等方面,《港灣商業觀察》聯系了公司董秘辦,未能收到回應。
03
單一區域銷售風險大,電商渠道后知后覺
招股書顯示,“菊樂”品牌誕生于1984年,公司是中國西部地區較早引進利樂生產線從事超高溫滅菌乳生產的企業之一。自1996年推出“菊樂”純牛奶及“酸樂奶”含乳飲料,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含乳飲料和乳制品生產經驗。
老品牌的菊樂,屢屢沖刺上市,財務狀況自然備受關注。
2019年-2021年,菊樂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29億元、9.94億元、14.2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1億元、1.32億元、1.68億元。
報告期內,菊樂股份含乳飲料的銷售金額分別為6.11億元、6.47億元、7.32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73.91%、65.31%、51.68%;發酵乳的銷售金額分別為4498萬元、1.01億元、3.78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5.44%、10.23%、26.70%;滅菌乳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05億元、1.49億元、1.87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12.75%、15.06%、13.21%。這三大業務構建起菊樂股份的大比例收入來源。
值得關注的是,菊樂股份的單一區域銷售風險往往也是市場議論的焦點。
報告期內,四川省一枝獨秀,銷售金額分別為8.11億元、9.07億元以及10.6億元,分別占營收98.07%、91.53%以及74.72%。
從數據上看,菊樂股份也多少意識到單一區域銷售風險,其不斷提升東北區域以及電商及其他渠道。
有食品行業分析師人士告訴《港灣商業觀察》,銷售渠道的調整往往并非短時間問題,因為還涉及不少經銷商或分銷商利益,目前菊樂在四川占比過高,既有企業歷史原因,也跟自身能力密切相關,公司當下也開始往外省及電商渠道拓展,說明意識到可能的風險,但這一渠道調整并不容易,因為乳業市場本就競爭激烈,包括全國性乳業巨頭,以及當地口碑品牌,所以能否調整成功,還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然而,數據上也不難看出,在近十余年來如火如荼的電商平臺銷售端,菊樂股份仍后知后覺差距較大,2019年才不過400萬左右,這也一定程度體現了公司在運營決策層面的能力欠佳。
“公司已經實現對大型商場、連鎖超市、經銷商等線下渠道和線上電商平臺的全覆蓋,并逐步建設直播電商平臺、社區團購等新興營銷渠道,構建了多元化的營銷網絡。”菊樂股份表示。
菊樂股份招股書還談到,公司持續進行銷售渠道的多元化橫向建設,在維護與現有渠道深度合作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電商新零售渠道,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根據產品特點制定銷售渠道縱向推廣策略,挖掘產品核心增長力,圍繞“渠道下沉”及“區域突破”為公司未來盈利增長打好基礎,2020 年通過對惠豐乳品的收購,強化了公司在全國性市場的拓展。
04
毛利率連年下滑,研發費用遠低于多數同行
區域風險及銷售渠道只是其一,菊樂股份的毛利率及研發費用偏低方面也值得留意。
綜合毛利率方面,菊樂股份報告期內分別為36.77%、31.09%、29.03%,近三年呈大幅下滑態勢;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76%、35.07%、32.97%,公司對此表示,有所降低主要系各類產品收入結構變化和各類產品毛利率波動的綜合影響造成。
報告期內,菊樂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199.66萬元、281.71萬元和628.13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24%、0.28%和0.44%。
而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比較,平均值分別為0.54%、0.57%和0.66%。整體上看,菊樂股份研發費用率要大幅弱于李子園(605337.SH)、均瑤健康(605388.SH)、燕塘乳業(002732.SZ)、莊園牧場(002910.SZ)。
菊樂股份則對此解釋稱,雖然公司研發費用有所提升,但研發費用率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幾個主要部分:其中,酸樂奶暢銷市場超過20年,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主要為成熟工藝,該類產品研發投入較低;各類發酵乳產品系在基礎酸奶之上通過采用不同工藝、不同的內容物進行創新,需要的研發投入相對較多。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產品創新。
連續五年沖刺下來,菊樂股份上市決心依然堅強,此次能否上市成功,仍備受市場關注。(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