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當天,國內房地產行業的首份綠色質造公約——《招商蛇口供應鏈“碳中和”綠色質造公約》在深圳發布。據此,招商蛇口將聯合2.8萬家企業在“雙碳目標”共識下,共建碳管理,協力可持續綠色發展。來自全國的綠建領域專家代表和企業家代表出席活動并圍繞企業如何踐行綠色低碳、助力實現美好生活進行了研討。
公約以“改革創新承載者、城市活力承載者、生活空間承載者、綠色發展承載者、人文和諧承載者”為理念,發起減少碳排放,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資源效率等方面的倡議,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日常運營和城市升級發展,旨在推動企業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是時代的主旋律,更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大勢。2021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正從‘愿盡責任’逐步向‘必盡責任’轉變。就房地產相關行業而言,發展綠色人居,構建綠色生活方式,也成為必選項。”招商蛇口財務副總監李石芳表示,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獨自實現碳管理方面的理想,綠建成果來自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所共創。目前招商蛇口的供應鏈生態中有接近2.8萬家供應商,“碳中和”綠色質造公約將實現全面覆蓋。
從蛇口工業區成立以來,四十多年里招商蛇口一直把低碳環保的理念融入“綠思想”“綠建筑”“綠社區”“綠生活”,不斷探索與總結綠色發展經驗,持續完善綠色管理體系,讓綠色生態理念貫穿于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截至目前,招商蛇口已舉辦15屆“中外綠色人居論壇”,攜手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建筑促進會推進中國綠色人居事業發展,并作為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三屆的戰略合作方,持續推動人們重視氣候變化。
在當天舉行的“碳中和”綠色發展專家研討會,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教授蔡偉光表示,建筑部門目前的碳達峰、碳中和挑戰巨大,建筑一旦建成將持續影響50-100年,北方供暖體系重塑挑戰也同樣巨大。在“碳達峰”背景下,房地產行業需提前應對可能的政策新動向,如土地出讓環節的碳約束性指標、建筑碳排放限額設計、施工環節的減碳要求、運行階段的使用者監督機制,以及ESG評級與綠色金融等。未來可通過減碳設計、綠色施工、低碳運行、資源化拆除的全過程低碳路徑,實現兩階段達峰,兩階段中和的目標。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中心副主任郭振偉表示,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處理好減污降碳和群眾正常生活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警惕碳減排抬高生產生活的成本。他指出,綠色建筑應該實現以人為核心的碳減排,從環境宜居、資源節約、安全耐久性、生活便利和健康舒適幾個維度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以建筑為載體,兼顧內外;以綠色生活為目標,協調發展。他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房地產行業碳排放影響大牽涉面廣,未來也將會成為控碳減排的重點領域,招商蛇口率先垂范,引領地產行業加速碳中和,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