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真能月入百萬?
收入參差不齊,高收入者是少數
關于主播們的收入一向比較神秘,說多少的都有,真實情況如何呢?以盛寧為例,目前她靠直播的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盛寧還表示,“我身邊還存在這樣的主播,趕上有人狂刷禮物,一兩個小時就掙了不少錢。”
但絕大多數主播沒有這種運氣,別說月入1萬元,一大批主播還掙扎在“圈粉”運動中,糾結是吃蟲兒“圈粉”多,還是喝辣椒水“圈粉”多。
有分析指出,對主播來說,雖然能帶來一段時間的高收入,但這種狀態并不可持續,即便當了網紅,職業生涯可能也只有1至2年,甚至更短。
盛寧雖然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但她承認自己也在考慮轉型,即便她的網絡直播生涯還不滿一年。“公司給我的定位是藝人,現在直播只是我的一個副業,主要靠此來增加粉絲數量。”盛寧說。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src=”/2016/1220/20161220135712.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資料圖。中新社
官方重拳整頓,確定凈化方向
為了凈化直播環境,搜狐、新浪等互聯網企業曾發起行業自律公約。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網信辦2016年也先后發布相關規定進行規范。
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有相應資質,不符合相關條件的機構及個人,包括開設互聯網直播間以個人網絡演藝形式開展直播業務但不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均不得通過互聯網開展相關活動、事件的視音頻直播服務。
11月4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提出對主播實施“實名制+黑名單”措施,被稱為“最嚴新規”。
12月12日,文化部又發布了《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規范直播內容,其中指出,2017年起,未經審批的網游也不得直播。
中泰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國家有關部門接連出臺這么多政策,恰恰說明這個行業存在的亂象比較嚴重,“但隨著政策的實施,整體而言,直播行業將更加規范,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朱巍也認為,整體來看,未來網絡直播將會越來越規范,“只是目前部分平臺對政策落實的并不太好,還在打擦邊球。”
盛寧認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對監管并不抵觸,“相信能產生高質量直播內容的主播受政策影響較小。”
圖片
2017年,直播如何發展?
滲透各行各業,直播行業或迎拐點
蓬勃發展的背后,聯訊證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明年的直播市場,內容同質化、行業監管風險等都將會促使行業進一步洗牌,隨著視頻社交變革,BAT等巨頭布局直播行業,直播行業或迎來新拐點。
至于將拐向何處,未來直播行業又將如何發展,朱巍認為,電商,文化產業和“互聯網+生活”分享式社交將是網絡直播發展的三個方向。“簡單來說,未來的網絡直播將是嵌入式發展,滲透各行各業。”
艾瑞咨詢12月份的一則報告顯示,未來直播功能的延展方向主要有三個方面:新聞、電商和社交。該報告還指出,從資本層面上看,進入2016年下半年,無論是直播平臺融資數量還是融資金額都呈下降的趨勢。
對平臺而言,這種環境下,快速找到盈利模式或是存活的關鍵。某直播平臺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網坦言,很多企業也是表面光鮮,實際虧損,現在除了秀場直播,其余直播都在虧錢。
“游戲直播最‘燒錢’,因為是主播產生內容,好的游戲主播簽約價格不菲,再加上游戲直播粉絲和秀場直播粉絲定位不同,刷禮物也相對較少,虧損幾乎成必然。”上述負責人說。
朱巍認為,網絡直播這個行業本身不會曇花一現,仍會得到長久發展。至于盈利方式,他認為,未來的網絡直播盈利不可能只靠打賞這一種,一定是多樣化的,比如靠大數據精準的廣告營銷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