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日前出臺《四川省金融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標。
西部地區金融中心之爭日趨激烈。重慶仍然是四川省的強勁“對手”,其“十三五”目標為建設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有研究報告稱,在西部地區,呈現出重慶、成都“雙頭領銜”的格局,這兩個城市無論是經濟總量、金融業增加值等經濟績效指標,還是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的數量規模,均有著十分顯著的領先優勢。此外,西安市也曾提出“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
西南聯合交易所董事長景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川渝在金融業上各有優勢,但要素市場方面重慶領先四川。他提出兩個建議,在四川省范圍內建立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同時進一步明確四川省金融中心建設的發力方向。
四川主動找短板
四川省在金融業方面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全省金融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核心指標與全國和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
具體的核心指標方面,到2020年,四川省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0%,上述兩項指標較2015年將分別提高近3%和2.5%。
四川省金融辦主任歐陽澤華認為,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同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過程也是四川客觀查找自身短板的機會。
進一步講,歐陽澤華認為,四川省金融業的短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直接融資占比在社會融資額當中占比較低。對此,四川省提出的目標是“十三五”期間,間接融資占比從“十二五”末的82.9%下降到65%,直接融資占比從17.1%提升到35%。
第二,就證券化的水平而言,歐陽澤華認為,四川省面臨的問題不是上市公司數量少,而是市值不高。目前A股公司約46家公司市值過千億,“而四川盡管上市公司數量逾百家、居西部第一,但僅五糧液(000858,股吧)一家超過千億,可以看出體量和結構性很大的差距”。
同時,四川省在上述《規劃》中還特別提到,在過剩產能化解和“僵尸企業”退出過程中,金融風險點和風險行為將進一步增多,地方政府債務及地方融資平臺債務水平持續上升,債務違約有蔓延趨勢,債券兌付存在違約跡象,加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增加,金融風險持續上升,給金融穩定和社會安定帶來風險隱患。
此外,上述《規劃》還稱,由于受大規模政策刺激及災后重建因素疊加影響,四川省的債務水平快速攀升。《規劃》中寫道,“在債務壓力下,工業企業經營重點轉向保運轉和防止資金鏈斷裂,形成螺旋式緊縮效應。受新舊產業存在空檔期以及傳統經營模式制約,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新金融業態發展緩慢,給全省金融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成都將構建“三個中心”
根據四川省的規劃,成都將是承載整個四川省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主要地區。成都市金融辦副主任梁其洲稱,成都將打造“三個中心”,即西部金融機構集聚中心、金融創新和市場交易中心、金融服務中心。
但重慶仍然是四川省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一個強勁“對手”。從主要數據看,兩地不分伯仲。2015年,四川省金融業增加值2113.2億元,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和服務業增加值的7.02%和17.42%。重慶市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1410.2億元,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和服務業增加值的9%和18.8%。
但就要素市場的發展而言,成都,甚至四川省卻仍需要追趕重慶。截至目前,成都共有10家地方要素市場。而重慶在這一領域的數量為14家。
梁其洲認為,要素市場是衡量一個城市金融業發展層次的重要指標,如北京、上海和深圳能成為金融中心,跟上交所、新三板、深交所有很大的關系。四川省在上述《規劃》中也稱,四川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不夠活躍,交易規模相對較小,缺乏全國性且有重要影響力的交易市場”。
因此,成都接下來的目標是將打造區域性的要素市場。“將目標定位為"全國性的要素市場"現在還不太現實”,梁其洲稱,成都將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籌建以固定收益類金融資產交易為特色的成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為中小微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此外,推動設立成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重點解決知識產權流轉交易難和處置變現難的問題。結合邛崍原酒產業等區(市)縣的特色重點產業,設立原酒交易中心等各具特色的金融市場分中心,促進地方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未來成都的目標是打造全國的要素市場節點城市”,梁其洲補充道。
景平認為,產權交易市場亦是構建西部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指標,應該以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為主,構建全省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以進一步推動四川省產權交易市場的規范與活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