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加快建設天府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綿陽)科技城、中國(四川)自貿區、攀西試驗區、雙流法治空港等“法治示范區”的號角已近吹響,全省上下法治示范區創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從‘法制’到‘法治’,看似一個字的改動,中國卻走過了20年的歷程。”,“法治示范區”創建還是一片“藍海”,四川省法治建設如何才能少走彎路、取得實效呢?我們需要對“法治”的核心涵義和法治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關鍵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法治的核心精神是法律主治、人民主治、平等之治,“法治”的展開,既離不開法治自身的“法治精神”的弘揚,也離不開具有“法治意識”的社會成員的參與、配合和支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主抓弘揚法治精神,牢固確立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樹立群眾觀點、站穩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立場;另一方面,主抓法治意識的培養,包括法治自律意識、法治信仰意識、法治敬畏意識的培養。結合四川省“法治示范區”創建工作,我們一要抓好“關鍵少數”作好“帶頭”垂范,進一步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切實踐行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二要切實抓緊抓實創建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示范區、示范單位、示范街道、示范村(社區),以點帶面推動法治四川建設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三要最廣泛地組織“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法治示范區創建,樹立起“法治示范區創建是官民同建工程”的建設理念,創建人民群眾追求的法治社會。
因此,若要建設好法治示范區,我們必須“帶頭干”和“帶動干”兩頭抓,一手抓法治精神弘揚,一手抓法治意識樹立。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