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后路在何方?
陳歐和他創辦的聚美,為何不復往日風光?
“相比高位,中概股現在的市值都有所萎縮。阿里、京東、微博算是今年表現好的,但其他大部分都不太好,不好的里面就有聚美和當當。資本市場是看結果的,也不是說隨便給一個高估值或者低估值。”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分析稱,聚美股價下跌反映的現實問題是:公司整體業績不好,聚美營收的增速在放緩,用戶的增速也在放緩,并且從盈利變成虧損。
李成東認為,盡管聚美優品的品類有一定想象空間,但經營層面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對聚美優品來說,早期積累的品牌優勢在遭遇假貨風波后,其實受到了削弱,所以促使其不得不去做業務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聚美優品卷入假貨風波在其上市前就已有之。在今年3?15期間,長期被假貨纏身的聚美優品再次被曝光。聚美優品一直背負著這一負面形象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供應鏈、物流等環節的考驗加劇,現在的電商已經是巨頭之爭,拉新用戶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對于聚美優品轉型的跨境電商,李成東認為,相比競爭因素,這一領域主要受政策影響很大。對創業公司來說,如果進不了保稅區只能做海外直郵,實際并不具備優勢。目前來看,從今年4月8日跨境電商新政實施后,多數跨境電商的日子并不好過。
李成東進一步分析稱,外界也看到聚美在做差異化的改變,其在銷售、運營上的創新很多,但目前來看算是“小而美”,可能比較難突破形成獨立品牌的形象,或是做出更大規模的業務,因為不論是做母嬰還是做跨境電商都要燒錢,這會削弱公司的財務能力,進而影響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