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素有“車輪上的國家”美稱,原油則是美國發展動力源泉。在幾次原油危機后,其定價權由阿拉伯地區轉移到美國,石油美元已經是美國經濟的基礎。隨著原油新技術頁巖油的發展,美國原油工業上出現新的突破,新的工業之花綻放,而這也導致了新的市場爭奪。
近幾年,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發起沙特阿拉伯為主針對美國頁巖油產業的狙擊,大幅增產打壓原油價格進而削弱頁巖油產業在美國的發展。最新數據顯示,7月沙特石油產量增至1,067萬桶/日,而美國2015年5月原油產出在創出43年最高水平960萬桶/日后逐步降低至800萬桶/日,原油產業被大幅度削弱。在一段時間市場爭奪后,維持低價策略效果不再明顯,雙方和解似乎成為必然。
首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各成員國對于低油價已經無法忍受,長期的低油價策略使得各產油國經濟嚴重衰退,最新數據顯示OPEC成員國中沙特阿拉伯因長期低油價需要發行債券來彌補財政赤字、委內瑞拉與尼日利亞的高通脹下四處貸款,委內瑞拉更是不斷爆發示威游行進而影響到政治穩定。在低油價下,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日子也不好過。據路透社調查,2015年起已有50家北美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破產。研究機構Challenger,Gray&Christmas在8月4日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低油價已導致美國195000人失業,在2016年年初能源公司裁員數量更是高達95000人。花旗估計到2025年其未到期的高收益債券總計1090億美元,如油價維持低位,產油商只能將大部分業務收入用于償還債務。
其次,美國經濟需要高油價。從產業上看,美國原油生產商需要油價達到40-60美元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如果繼續維持低油價競爭,2017年后很多企業將不得不賤賣資產用于償還債務或者選擇破產。從經濟數據上看,在7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中,通脹被列為經濟調整主要數據指標,而原油價格一直是通脹的主要推手。通過數據橫向對比,可認識到原油價格對于通脹的影響,原油在今年2月至6月由最低點26.06美元/桶后上漲到高點51.67美元/桶的同時,美國季調后的CPI月率由-0.2%上漲到0.4%。在6月至8月期間原油價格由51.67美元/桶下跌至39.19美元/桶后,最新的美國7月季調后CPI月率則由0.2%下跌至0%。
綜上,經過多年市場爭奪,產油國組織(OPEC)與非OPEC產油國不堪忍受低油價帶來的經濟困境,發起凍產協議并釋放了和解信號,作為回應,美國也在最近限制了頁巖油高壓水槍沖裂技術的生產應用。雖然在美國大選中希拉里清潔能源與特朗普原油增產存在著不同觀點,使得美國未來政策存在著不確定性,但依舊無法阻止各產油國希望擺脫低油價的努力。根據日程,產油國將于9月26日-28日在阿爾及利亞舉行會議。似乎,原油市場的復蘇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