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政策整體寬松
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日益脆弱,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減弱,美國經濟運行情況遠不及預期,經濟復蘇形勢被高估,但下半年仍有望保持平穩運行。歐洲國家目前債務負擔較重,雖然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在不斷加碼,但貨幣政策方面繼續拓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同時英國脫歐也給整個歐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未來歐洲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新興經濟體中,俄羅斯、巴西、南非仍處于滯脹狀態,中國、印度等國雖然仍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但由于外部環境日益復雜、不確定性加大,未來經濟增長仍可能進一步放緩。從貨幣政策方面來看,英國脫歐再度強化了全球貨幣政策走向,寬松預期繼續升溫;而美國加息步伐很可能因此繼續放緩,但美元整體不會脫離高位。
原油供應增長放慢腳步
去年四季度以來,全球原油供應增長放緩,這主要得益于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下降。根據EIA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球原油供應日均9547萬桶,二季度日均9603萬桶,三、四季度將分別達到日均9667萬桶和9614萬桶,而2015年全球原油供應量為日均9577萬桶,今年預計將達到日均9623萬桶,增長將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其中,OPEC原油產量增長明顯,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出現下降,尤其是北美地區原油產量在2016年下降十分明顯,俄羅斯及拉丁美洲地區原油產量呈現增長放緩的局面。不過,2016年OPEC國家原油產量的增長將部分抵消非OPEC原油產量的下降。但是,根據EIA的預測,2017年北美地區原油產量將再度出現增長,而OPEC原油產量增速將放緩。
OPEC產量持續增長,非OPEC產量整體下降。今年4月多哈產油國會議最終未能達成凍產協議,這令OPEC產油國增產變得更加無所顧忌,今年上半年OPEC原油產量持續高于3200萬桶/日,6月達到3282萬桶/日,創歷史最高水平。OPEC原油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國,尼日利亞、利比亞等國產量在上半年有所下降。此外,今年以來,OPEC剩余產能持續減少,至6月底剩余產能降至115萬桶/日,這也意味著OPEC國家繼續增產的空間已十分有限。
與此同時,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整體保持下降,根據EIA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非OPEC原油產量為5717萬桶/日,二季度降至5677萬桶/日,三、四季度將分別降至5686萬桶/日和5680萬桶/日,而去年四季度非OPEC原油產量曾達到5813萬桶/日。從年度數據來看,2015年非OPEC原油產量達到5764萬桶/日,而2016年和2017年預計將降至5690萬桶/日和5669萬桶/日。在非OPEC國家中,美國原油產量下降明顯,墨西哥、中國原油產量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美國產量顯著下降,頁巖油產量有止跌跡象。隨著油價不斷走低以及高成本油田的停產,美國原油產量在去年6月達到960萬桶/日的峰值水平后開始持續下降,至今年6月底,美國原油產量降至842.8萬桶/日,其中,美國頁巖油產量從去年5月的548萬桶/日降至今年6月的492萬桶/日,同時,美國在線石油鉆井數量也從去年10月1609座的峰值水平降至最低316萬桶/日,降幅達80%。
但在今年6月,隨著油價重回50美元/桶關口,美國原油市場部分數據發生了微妙變化:鉆井數量回升,頁巖油產量小幅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油價持續上漲,且升至50美元/桶上方時,觸發了部分高成本油田的復產,美國油氣行業出現一定的復蘇跡象。
非預期性供應中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給過剩局面。今年二季度,全球原油市場非預期性的供應中斷給油價提供了較強的上漲動力。加拿大野火、尼日利亞武裝沖突、利比亞政權之爭等導致這幾個國家在二季度原油產量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5月供應減少360萬桶/日,并創201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但進入6月,加拿大野火得到控制,尼日利亞與利比亞國內政治爭端得以暫時平息,原油產出也開始恢復。
根據EIA的數據,一季度全球原油市場供應過剩133萬桶/日,二季度收窄至78萬桶/日,而三、四季度預計將保持在80萬桶/日左右,并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達到供需平衡。而從年度數據來看,2015年原油供給過剩量為196萬桶/日,2016年過剩量將縮小至99萬桶/日。
原油需求增長幾乎停滯
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石油需求增長整體也呈現放緩趨勢。EIA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較2014年增長140萬桶/日,預計2016年和2017年需求將分別增長140萬桶/日和150萬桶/日,增長幾乎陷入停滯。其中,非OECD國家2016年和2017年將分別增長120萬桶/日和140萬桶/日,而OECD國家將分別增長20萬桶和10萬桶,主要是美國消耗量增長,歐洲地區2016年和2017年消耗量將略有下降。也就是說,在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主要來源于非OECD國家,OECD國家對于需求增長的貢獻相對較少,而2016年這種趨勢將進一步放大,非OECD國家對于增長的貢獻繼續擴大,這其中,亞太地區非OECD國家將貢獻大部分的需求增量,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而2016年OECD國家需求增長會進一步萎縮。
美國需求增幅有限,進口有所抬頭。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但由于近幾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石油消費增長緩慢。根據EIA最新的數據,2016年美國原油需求增長將達到22萬桶/日,而2017年增幅將降至6萬桶/日,增幅會進一步收窄。另外,由于美國原油產量從去年年中開始下降,使得美國原油進口量沒有延續此前的下降趨勢,在今年上半年略有抬頭,至7月1日當周,美國原油進口量達到836.3萬桶/日,對外依存度在40%左右。
圖為世界原油消費增長來源
庫容近極限,中國原油進口將放緩。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原油需求情況備受市場矚目。去年以來,中國原油需求及進口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達到5.5億噸,同比增長6%,而今年1—5月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累計同比增長9%。此外,2015年中國進口量達到3.36億噸,同比增長8%,而今年1—5月,中國原油進口延續了去年持續增長的勢頭,3—5月單月進口量均超過3000萬噸,3月進口量達到3261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近一年多來,中國原油進口量的暴增一方面來自于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來于自國內戰略儲備需求,這說明需求增長里面還包含了一定的隱形消費。但近期有消息稱,隨著中國原油進口的持續增長,中國的庫容已經逼近容量極限,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原油進口步伐可能會有所放緩。
整體來看,油價在經歷了上半年持續上漲后,下半年油價重心仍可能繼續上移,而50美元/桶仍是多空雙方產生分歧的重要點位。三季度油價調整壓力較大,或維持在40—50美元/桶區間波動;四季度油價仍可能繼續上行,高點預計在60美元/桶附近。
(作者單位:方正中期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