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方地區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大范圍洪澇災害,特別是6月以來有愈演愈烈之勢。根據1998年全國特大洪水對我國經濟影響的歷史經驗,預計今年的嚴重洪澇災害將對中國經濟走勢造成以下三方面影響。
強降雨帶來的城市內澇損失遠超1998年特大洪災
由于目前的洪災還沒有結束,其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還在動態調整中,但從受災地區看,今年的洪災覆蓋了11個省市,主要集中在長江、淮河流域等南方地區以及新疆新區。而1998年特大洪災覆蓋長江、松花江、嫩江地區全流域,范圍較今年洪災更大。
在1998年特大洪災中,各地申報的最終直接經濟損失是2484億元,占當年GDP(8.5萬億元)比重大約為3%。今年的洪災級別可能不及1998年洪災,經濟損失也不會達到GDP的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至2016年期間,隨著南方受災地區大中城市人口快速擴張,連續強降雨的影響不僅給長江等干流沿線農業、農村造成重創,還表現在武漢、南京、廣州等特大城市的內澇十分嚴重,城市內澇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遠超1998年洪災內澇的影響。
農業歉收導致農產品(000061,股吧)漲價,警防下半年通脹回升
洪災最直接的影響是受災地區的農業歉收甚至絕收。目前,在占全國早稻種植面積75%以上的湖南、廣西、江西、廣東4個省區,連續多次的水災和風災,使得大量農田被淹、秧苗刮走,許多早稻種植大戶面臨絕收;低溫多雨天氣使得新疆地區、長江淮河流域的棉田被淹,棉花現蕾困難;土壤過濕使得災區夏播玉米發育延遲甚至死苗,影響玉米產量;連續的暴雨使得南方地區的瓜類、豆類、水生菜類、食用菌和綠葉蔬菜大幅減少。此外,洪水還給災區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的影響,減產問題嚴重。更有甚者,潮熱和多雨天氣使得災區仔豬發病率上升、豬場被淹、生豬調運受阻、豬源緊缺,形成豬肉價格上漲壓力。
近期,受災區菜籽油、豆油減少影響,油脂類農產品價格已經呈現大幅上漲之勢。事實上,在1998年特大洪災爆發后,糧食價格維持了大約一年的上漲(見下圖)。不過,由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處于長期通貨緊縮中,糧價上漲并沒有造成嚴重的通脹。但是,今年的洪災將對下半年的農產品、豬肉等食品類價格造成較大上升壓力,進而增加通脹顯著回升的可能。
災后重建的需求將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資回升
歷史經驗表明,災后重建的投資需求是經濟景氣回升的動力之一。1998年特大洪災后的災后重建,中央政府不僅對受災區農村房屋重建進行了補貼,還將荊江大堤加固工程、洪湖監利長江干堤加固工程等長江水利六大工程納入國債重大項目,在隨后十余年的長江防洪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1999年國家新增的1000億元長期國債中,投向水利建設的資金高達304億元,加上年初計劃投入的部分,1999年全年水利建設投入近500億元。如此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對水泥、鋼鐵、施工機械都產生了巨大需求,并成為此后中國經濟緩慢走出困境的因素之一。
同樣,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災后重建專項規劃涉及到10個投資領域,分別是城鎮體系、農村建設、城鄉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產布局和產業調整、市場服務體系、防災減災、生態消除和土地規劃。總投資規模大約為1萬億元,中央財政設立的國家級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占30%。因此,筆者推斷,今年的洪澇災害,中央和地方財政勢必會進一步加大對水利設施特別是大中城市排水系統的投入,從根本上消除城市內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