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QMT連年虧損 液態金屬專利已“賣身”蘋果 宜安科技實控人仍溢價2.5倍收購
◎每經記者 孟慶建
近日,宜安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李揚德控制的液態金屬有限公司與LQMT(Liquid metal Technologies Inc. 美國OTCBB掛牌企業)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同意液態金屬有限公司入股LQMT18%的股權,為LQMT第一大股東,并在未來進一步增持到46%左右。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平行許可協議),約定將各自的專利、商標授權對方在各自的專屬區域內使用。
受此協議影響,LQMT3月14日開盤大漲超過40%,宜安科技也一字板漲停。除了涉及液態金屬概念的跨國產業并購外,最讓投資者看中的無疑是LQMT與蘋果的關系,以及市場對蘋果使用液態金屬材料的預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LQMT是一家從納斯達克退市到OTCBB板塊(相當于國內新三板)的企業,曾讓投資者幾乎血本無歸。此外,主要靠專利技術吃飯的LQMT,卻對最大客戶蘋果在消費電子產品范圍內的專利使用授權上簽署了“賣身契”。蘋果于2010年與其簽署協議,用2000萬美元,排他并且永久性地買斷了LQMT關于液態金屬的專利技術。現在,宜安科技實控人卻要溢價2.5倍收購LQMT46%的股權。
LQMT累計虧2.18億美元
液態金屬指的是一種塊體凝固非晶態合金新材料,它具有強度高、耐腐蝕、延展性好、質量輕等特點。相比于鈦、不銹鋼等材料,其具有可永久保留應有的彈性,硬度比鈦金屬高兩倍,并和玻璃一樣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一般鋒利的東西不會刮傷其表面。蘋果公司對其一度青睞,也引起市場對液態金屬的關注。
宜安科技公告表示,LQMT公司作為塊狀非晶金屬的研發及商業化企業,擁有全球最核心、最全面的塊狀非晶金屬相關的知識產權。目前,LQMT一共有154項液態金屬應用和工藝專利。同時也是蘋果公司在塊狀非晶金屬材料及技術的依靠單位。從2013年2月開始許可蘋果公司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獨家使用其非晶金屬材料所有專利及知識產權。
從技術上看,液態金屬是一種未經規模商用的新材料。其實,這種技術在2000年之前已經存在。2003年,LQMT公司憑借液態金屬技術登陸納斯達克,股價最高接近20美元,市值接近10億美元。
然后,這種新材料在商業化中卻陷入困境,產品長期處于實驗室狀態,LQMT股票最終被退到OTCBB市場。從納斯達克轉板后,LQMT市值亦不斷縮水,每股價格最低跌至8美分。這也意味著,從IPO初期到從納斯達克轉板,LQMT投資者損失超過9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LQMT發布的財報中獲悉,LQMT是一家始終沒有賺過錢的公司,成立至2015年已累計虧損2.18億美元。
與眾多巨頭合作的LQMT,2015年也只創造了12.5萬美元的營收。從LQMT營收來看,公司主要收入來自產品制造和第三方技術授權,分別占78%和22%,前三大客戶的收入占比為52%。在LQMT披露的客戶中,與蘋果和SWATCH公司的手表業務現有合作,曾和Vertu、Omega等奢侈品牌有過緊密合作,同時在高爾夫球、球拍等運動器材、醫療、刀具、汽車、智能裝備、音響、機器人等市場也有潛在客戶。
在此次收購協議公布之前,截至3月11日美股收盤,LQMT總市值為3864.9萬美元。宜安科技在公告中未披露關聯公司收購LQMT具體花費金額。
不過,記者從LQMT3月14日披露的關于此次收購協議文件中獲悉,李揚德控制的液態金屬有限公司并購LQMT股權,共要花費超過6340萬美元(約4.1億元人民幣),共分三次完成收購,在3月10日前以0.08美元/股收購1.05億股,在接下來的90天里分別以0.15美元/股買進2億股和0.25美元/股價格買進1億股。按照液態金屬有限公司公布的共收購46%的股權計算,收購市值較LQMT在OTCBB市場公允市值溢價2.5倍。
盈利前景存不確定性
蘋果在2010年就對液態金屬產生興趣。LQMT與蘋果已共建了針對液態金屬的科研團隊。遺憾的是,目前蘋果仍未將液態金屬材料在消費電子上使用。
根據LQMT披露的與蘋果公司簽署的協議,雙方共分三次簽署或修訂合作條款,分別在2010年、2014年和2015年。但曾經紅極一時的“藍寶石屏幕+液態金屬邊框”的設計方案最終暫時未被iPhone采用,該授權合同也已于2016年2月到期。
在2010年雙方簽署的協議中,蘋果通過一次性支付2000萬美元,獲得LQMT授予的在消費電子領域一次付清、免版權稅、永久不可撤銷的專利技術獨家授權,并擁有對外授權的權限。而在該協議框架下,蘋果獲得LQMT的授權并不需要支付費用。并且,由于蘋果對專利技術的卡位,任何消費電子使用液態金屬相關技術,都要獲得蘋果的授權。
今年3月9日,蘋果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獲批了一項關于為iPhone和iPad配備液態金屬Home鍵的專利,可見蘋果對液態金屬始終保持著關注。但其是否會在新產品上使用液態金屬,目前仍未知。
安信證券研報分析稱,LQMT在液態金屬技術實現商業化至少還需要克服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在技術層面,公司在非晶合金大塊成型方面一直未有實質性突破,幾乎沒有20克以上的大塊液態金屬產品,僅限于少量小型產品;二是在設備方面,主要向德國恩格爾公司采購,自身不具備模具和設備的研發制造和持續改進能力,因此導致采購成本和運營費用高企;三是在原料方面,公司的非晶合金原料主要向美國MATERION公司采購,也致成本高企。
如果蘋果與LQMT合作協議仍然繼續,蘋果掌握液態金屬專利技術之后,也可以自己選擇代工廠進行生產,而銷售產品并不需要逐件支付專利費用。而在消費電子產品范圍內,LQMT不能授權給宜安科技現有的客戶。
針對LQMT與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協議的排他性,液態金屬與LQMT平行專利授權各自涉及的領域等問題。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并以郵件方式咨詢宜安科技董秘辦公室,相關人士回應稱,主導此次收購的李揚德先生目前尚在海外,不能確定何時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