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上月內地制造業與服務業PMI皆遜色,其中的就業指數更續收縮。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新高、去產能亦將令大量工人下崗,保就業挑戰更大,中央穩經濟、促改革力度還看就業。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領先指標欠佳 就業壓力超去年
中港股市昨上揚,主因之一是人行昨起降準。中央再松貨幣撐經濟,難免添人民幣貶值壓力,人行昨遂主動上調人幣開市中間價,以托匯價。中央權衡過后決定加招的底因,或可從昨天公布、屬領先指數的PMI(采購經理指數)一探端倪。
上月內地制造業PMI跌至49,創逾四年新低;反映服務業的非制造業PMI雖續處52.7的擴張狀態,惟表現卻是08年底金融海嘯以來最差。更惹中央關注的,應是無論制造業與服務業PMI中,與就業市場現況息息相關的從業人員指數,雙雙續陷收縮,就業市場透出寒意。
外界一般認為,中央最重視的,是力保今年經濟增長不滑出6.5%的底線,惟就業能否續穩,攸關內地經濟、社會以至政治穩定,中央對此同樣重視。雖然近月就業數據有冷亦有暖,如內地大城市調查失業率,由去年底的5.1%,回落至今年1月的4.99%,惟今年就業市場將迎來兩大挑戰,中央保就業重壓更大。
其一,去產能致工人下崗。今年起中央將力推供給側改革,淘汰過剩產能,有分析指如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玻璃等5大“重災區”,今明兩年恐有多達300萬工人面臨下崗。由于技能與年齡所限,不少下崗工人未必能轉型投身服務業,加劇失業壓力。
其二,年輕人就業壓力加劇。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將達765萬人,創歷年新高,加上其他階層的年輕人投入職場,估計需要吸納1,500萬人。惟近年為年輕人提供大量新職位的服務業,今年下行壓力亦不輕,要提供足夠新職位,難度將較往年大。
改革要防下崗潮 松政策穩就業
正因今年保就業難度比去年高,中央的經濟政策以至改革節奏,難免要多加考慮就業問題。一方面,中央推供給側改革的力度,能忍痛淘汰多少過剩產能,端視就業市場有多少能力吸納下崗工人,避免重演如90年代中的下崗潮。
且隨著內地踏入高校畢業期、供給側改革開始攻堅,穩就業壓力勢續加大,中央要維穩經濟、紓就業市場壓力,降準等寬松政策,相信將陸續有來。(文章來源:h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