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庫學者吳迪撰文指出,中國成為世界金融強國的征途本質就是一個債務超級牛市的誕生過程。現在我們到全世界叫賣高鐵,以后要到全世界叫賣人民幣金融資產(也就是債務證券資產證券等等),這才是大國崛起真正質的飛躍。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久旱就需要甘霖,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政府準備加大財政刺激措施。路透社近日引述中國政府政策顧問透露,為應對削減過剩供應和債務所引起的沖擊,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策顧問建議擴大財政赤字。明年財政赤字率可能擴大至3%或以上,創50多年來新高,規模約達2萬億元人民幣。未來中央政府可能繼續上調赤字率。
在前年和去年,中國的目標財政赤字率分別為2.1%和2.3%。上世紀60年代以來,這一赤字率還未曾達到3%。這標志著中央提振經濟的決心是真金白銀的,為此放棄了寶貴的財政盈余目標。
雖然財政部并未回應上述消息,但最近的官方講話已透露這方面的意向。在去年12月28日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樓繼偉部長明確指出,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大力度,逐步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
在財政政策由盈余向赤字擴張轉變的節點上,中央又推出了“供給測改革”的政策旗艦,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中國吹響了沖擊世界金融強國地位的集結號。究竟何出此言,容我娓娓道來。
美國的公共債務對GDP占比在戰后相當長時期內(1966年到1981年)都保持在較低水平,1981年是個轉折點--那一年里根總統上臺。里根上臺時,該占比是31%,離任時,該占比高達約49%。里根任期內,國家債務總額翻了幾乎三倍,從9070億美元增加到2.7萬億美元。二戰后美國用了31年使國家債務總額翻了三倍,而里根用了八年就實現了這個宏偉目標。打里根以后美國的公共債務對GDP占比就成了開弓射出的箭,再難回頭了。
是里根把美國推向了全球最大債務國的康莊大道。但請大家注意,也是里根扭轉了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走向,戰后美國長期奉行凱恩斯主義政策,里根則強調“大市場,小政府”,力推“供給測改革”。說里根是“供給測改革”的教父也不會過。
里根“供給測改革”兩個重要舉措就是減稅和財政支出擴張(財政支出翻了一倍)。里根繼承的美國遭受了石油危機的重創,經濟可謂是千瘡百孔,所以他一方面通過減稅,另一方面通過財政支出擴張來幫助經濟復蘇。問題是,政府減稅的同時又要增加財政支出,那么政府的負債就必然增加,不是嗎?否則,減稅和財政支出的賬單如何支付?
以史為鏡,在財政政策由盈余向赤字擴張轉變的節點上,中央推出“供給測改革”的政策旗艦,這意味著什么?
企業部門在經歷資產負債表通縮,私人部門由于主要的財富載體--房地產也在經歷價格通縮,那么只有誰能通過加杠桿來幫企業部門和私人部門去杠桿?除了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之外還有別的可能嗎? 如上圖所示,相對于美國而言,中國公共債務對GDP占比長期穩定在較低的水平上,目前的水平正好和里根上臺時美國的水平相當--41%。正好在這個時候中央提出“供給測改革”和擴大財政赤字率,這一切意味著什么?
里根的“供給測改革”為克林頓時代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中國的“供給測改革”極有可能也會奠定中國經濟下一個騰飛的基礎。
不過“供給測改革”一方面通過減稅減輕企業家負擔,鼓勵萬眾創新萬眾創業;另一方面通過財政支出擴張來幫助經濟復蘇,這意味著這是一條公共債務擴張的道路。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表示,通過擴大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這個想法誤國誤民。他認為,把政府財政赤字做得很大,雖可以刺激經濟,卻同時不負責任地把稅收負擔推到下一代。元芳,你怎么看?
韋森教授一直提倡減稅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問題是這兩條措施都是很費錢的,政府不通過負債來買單,誰來買單?企業部門,私人部門嗎?有時候像“財政赤字不負責任地把稅收負擔推到下一代”的這一種教科書式的說法對現實世界并沒有多少指導意義,掉書袋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還有,美國的國家債務負擔不是美國下一代承擔的,而是全世界的下一代負擔的,因為美國國債的三分之一是由外國認購的,而中國的國債只有區區百分之幾是由國外認購的。在我們把中國的國債銷往世界各地之前,還輪不到咱們擔心咱們的下一代接過我們的債務負擔,有全世界人民和我們一起負擔,不是嗎?韋教授,您說呢?
中國要成為世界金融強國,國際化的人民幣要購買人民幣資產,什么叫人民幣資產?絕不是中國房地產和彩電冰箱,主要將是人民幣金融資產,而金融資產的一大部分就是各種債務證券,要成為世界金融強國,就必須把人民幣金融債務證券銷往世界各地。中央擴大財政赤字率就是為全球增加人民幣金融資產供給,要不對外國金融機構放開銀行間市場干什么?
中國成為世界金融強國的征途本質就是一個債務超級牛市的誕生過程。現在我們到全世界叫賣高鐵,以后要到全世界叫賣人民幣金融資產(也就是債務證券資產證券等等),這才是大國崛起真正質的飛躍。
作者吳迪簡介:
知名經濟學家,畢業于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商務經濟學專業,中國超級去杠桿化理論創建者,《股災拯救了中國超級牛市》作者。
國際多家知名機構經濟評論員:美國《Business Insider》 、《Seeking Alpha》、《The Huffington Post》、《Zerohedge》,新加坡《聯合早報》。
國內一線商業媒體《IT經理世界》、《第一財經日報》專欄作家,并擔任某著名智庫研究員。
創立“超級去杠桿化”理論,并在海內外多個專欄發表數十萬字中英文文章。其中,在《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北美版發表《The US will lose a China trade war》獲奧巴馬親自回信,股災期間在BBC發表《股災拯救了中國超級牛市》等,在闡述中國經濟方面極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