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中央急調研內地樓市庫存,此因樓市屢振不興,恐拖累投資增速、推升金融風險,打亂穩經濟部署,相信中央勢加招以加快消化庫存。惟中央更須藉長效機制,解樓市對經濟的綁架。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樓市暖意漸散 打亂穩經濟部署
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二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時,提出要化解樓市庫存,作為習近平財經智囊的中財辦主任劉鶴,同日更急赴浙江調研,重點之一亦是樓市庫存問題,反映中央決策層正高度注視樓市變化。
中央著急調研樓市,固因中央連番放松樓控,一線城市樓市尚見暖意,惟中小城市樓市仍一潭死水,上月整體樓市更再現放緩勢頭;且內地樓市庫存壓頂,如按最新的住宅施工與竣工數據粗略推算,要接近六年才能消化現有庫存,令樓市重壓更甚。
但對中央而言,關注樓市實有更深考慮。相信中央應未寄望內地樓市可復熾,增穩經濟助力,但卻不愿見樓市再度滑坡,對穩經濟部署徒添壓力。因中央穩經濟重點,是力振內需尤其投資,惟樓市庫存重壓難消,打擊房企再推新投資項目意欲,拖累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續緩,窒礙穩經濟。
此更恐惹連鎖效應,如房企投地意欲大減,今年首十個月購置土地面積較去年大挫逾三成,令高度依賴土地收入的地方政府財政,更捉襟見肘,除難有余力加招谷投資、谷消費以穩經濟,更恐令沉重的地方債務炸彈更難拆解,徒添金融風險。
正因內地樓市積弱,已成中央穩經濟的絆腳石,可以預視中央極可能再加招,助市場加快消化庫存,如現時中小城市購首套房貸款首期最低兩成半,便有可能進一步下調;中央亦可能允地方政府,再推退還房地產稅費等優惠補貼措施,以鼓勵置業。若有關措施仍未見效,不排除中央會推更重招數,如支持地方政府直接向開發商購買賣不去的樓盤,改作公營保障性住房,以有形之手加快樓市去庫存速度。
中央加招去庫存 更須長效機制
惟即使如此,亦是治標不治本,因內地樓市綁架經濟,已是長期頑疾。可惜的是,今屆中央領導層對樓市態度曖昧,雖曾表示研究調控樓市的長效機制,但至今仍未見突破,如上周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全文,僅得“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寥寥數字,未能向民眾彰顯解決樓市綁架經濟的決心。
故中央再推撐樓市措施,助加快消化庫存實無可厚非,惟更需做到長短兼治,速研樓市長遠健康發展的藍圖,才能跳出樓市升時造成泡沫危機、跌則重挫經濟的困局。(文章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