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5日,券商股連續兩天全線漲停潮,拉開了藍籌股上漲序幕,從此,大盤從題材股炒作成功轉向了藍籌股,深強滬弱轉換為滬強深弱。大盤突然的轉換內在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深港通傳聞刺激藍籌飆升。盡管官方和香港方面均出面澄清深港通的進展情況,但市場顯然抓住這點不放,實際上,深港通數月內會現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市場對深港通的向往,通過盤面徹底表現出來。
選擇券商股作為領頭羊,有群眾基礎,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券商股的業績有保障,上半年的炒作,讓券商們賺得盆滿缽滿,未來這一預期仍然刺激做多主力選擇券商股作為炒作主線,市場人氣兒旺盛,跟風也容易。
二是,包括央企和地方國企在內的資產整體上市刺激低價藍籌股炒作。這兩類國企股資產上市,將引來大面積停牌增發,而合適的增發價格將刺激相關上市公司股價飆升。這一群體將會在券商股炒作完成后開啟。
三是,技術壓力相對較大,需要成份股發力攻克。上一輪的高點以及歷史高點6124點比較接近,沒有藍籌股的人氣作用,想攻克阻力是比較困難的。
四是,藍籌股的價格吸引力較大。從兩市整體市盈率來看,滬市本輪股災后,基本回到起始位,有的還跌破了原來的起漲點,而良好的業績吸引了市場做多主力。
從國內的主力建倉品種看,藍籌股潛伏了巨額的資金,像深港通這樣的消息,特別是不久可能還要推出“滬倫通”,這些品種都將成為外資主選品種。明年,國內養老基金即將入市,這些品種也會成為首選。
五是,題材股受到監管打壓。從徐翔被抓,以及最近連續對題材股操縱的私募基金處罰,均顯示,題材股炒作難以為繼。
實際上,有些題材股雖然股價炒得較高,有的還達到了400元以上,但作為世界成熟投資者的炒作習慣,這顯然沒有站穩的理由,這些股票既不是國內著名品種,業績增長也存在不確定性。
隨著藍籌股的啟動,一定階段內,這些題材股中的資金將繼續向藍籌股中流動。
六是,宏觀基本面顯現一定的企穩跡象。PPI跌幅連續兩月收窄,而與之響應的是大宗商品已經顯現底部橫盤,向上的沖動越來越強。國際原油和銅價也開始顯現走強跡象,隨著時間的推移,PPI將進一步企穩,甚至緩慢轉正。
最近,十三五規劃高層的明確態度是:保證GDP不低于6.5%!這不再讓市場胡亂猜測,在此基礎上,有些年份還可能明顯高于這一預期,因而市場底部已經確定。
后期炒作深度增加,除了券商股外,諸如國企股資產上市,以及隨著國際大宗商品的企穩,資源股也將登臺表演。隨著房價的溫和復蘇,一些著名的房地產股票也將領漲。一帶一路建設的鋪開,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將出現明顯改善,并走出低谷,一帶一路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比如河北鋼鐵(000709,股吧)。特別需要關注的是,一些在底部進行戰略收購的資源類公司,已經受到像證金公司和中央匯金等主力資金增持,比如紫金礦業(601899,股吧),除了香港結算代理外,上述兩主力分列其第三和第四大股東,持股分別為6.45億股和1.92億股。再比如興業礦業(000426,股吧),則受到了券商、信托(私募)、開放式基金和產業資本的同時入駐。
需要說明的是,證金公司之所以如此大手筆地買入,未來可能有意轉移給養老基金持有,因為行情不等人,而養老基金的批準卻需要時日,因此,重點關注證金公司重倉持股品種,可能有不錯的收益。
從題材股炒作受打壓,再到券商股連續全線漲停,藍籌股大放異彩的時代正在到來,價值投資理念或由此得到確立。實際上,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最近上調藍籌股融資保證金率由50%到70%,同時還把題材股的融資保證金率進行了下調,這可能帶來券商的集體跟風,為市場資金成功轉向藍籌提供資金保證。(本文作者陳維君系職業投資人、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有著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貨投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