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使渭源成為種薯繁育的理想之地,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也是“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和“全國馬鈴薯標準化種植示范縣”。
近年來,渭源縣錨定“全國馬鈴薯育種制種基地”目標,在種薯繁育、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等領域持續發力。目前,渭源縣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達32億元,農民人均從中增收2300元以上。
在位于會川鎮的甘肅省農科院會川試驗站,60年科研接力從未停歇。這里保存著1230份全球馬鈴薯種質資源,“隴薯3號”“隴薯7號”“隴薯8號”等“隴”字號品種從這里走向全國。
“隴薯系列品種,每年推廣面積超過600萬畝。就拿近十年的‘隴薯3、5、6、7、10號’這5個主力軍來說,累計增產了120萬噸,給農民們帶來的直接收益增加了24億元?!笔∞r科院馬鈴薯研究所的副所長李建武掰著手指頭給大家算賬。
近三年,“隴薯7號”和“隴薯10號”的推廣面積更是分別突破200萬畝和150萬畝。如今,隴薯系列品種,在全省的種植面積占了一半,在西北地區占了三分之一。
有了科研這把“金鑰匙”,渭源的種薯產業基礎打得十分牢固。現在,這里每年能生產脫毒瓶苗7.4億株,原原種9億?!侨珖偭康乃姆种弧7N薯生產能力達到了90萬噸,貯藏能力也有70萬噸,為產業的升級換代鋪好了路。
來到五竹鎮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機器的轟鳴聲里,原原種正被快速分揀。智能連棟溫室里,新一批種苗舒展著嫩綠的葉子,充滿生機。
“合作社現在建成了五竹馬鈴薯種薯產業園,集科研、試驗、繁育、科普觀光于一體。1年能生產脫毒組培苗2000萬株、原原種2000萬粒,直接帶動了4280戶農戶?!焙献魃缋硎麻L劉永紅介紹,“我們每年都帶動4000多戶農戶建設原種一級種繁育基地,面積在2萬畝以上?!?/p>
在大安鄉千畝脫毒種薯繁育基地里,黑膜下的馬鈴薯植株長勢喜人。村民李成文蹲在田埂上,看著綠油油的薯苗,臉上樂開了花:“去年我種了12畝,凈掙了2.4萬元。今年我又加種了6畝。有合作社幫忙提供機械服務,還包回收,心里踏實得很,日子越過越有勁兒了!”
今年,大安鄉建起了“企業+合作社+訂單+基地+農戶”的全鏈條聯農模式,整合了2000畝土地,專門用來建設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帶動全鄉的馬鈴薯種植規模突破2.7萬畝。
從2022年到現在,渭源縣累計投入了2.4億元建設產業基地、完善基礎設施,讓“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這股力量擰成了一股繩。依托“莖尖脫毒—溫室原原種—高山隔離—大田擴繁”這四級技術體系,渭源縣用好“黑膜覆蓋+測土配方”這些關鍵技術,今年已經建成了4個核心基地,面積達8000畝,全縣馬鈴薯種植總面積達40萬畝。(馬富平 王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