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全國高考及多地中考陸續結束,畢業生卸下重負,將目光投向平常無暇顧及的領域。他們有的購買心儀的電子產品,有的趁機鍛煉生活技能,有的準備開啟一段向往已久的旅途,掀起了一波青春洋溢的消費熱潮。有需求必然有市場。眾多商家瞄準這些消費熱點推出相應的產品和服務,“考后經濟”迅速升溫。
從數據來看,年輕人的消費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6月以來,“畢業旅行”相關搜索量環比提升3倍。同程旅行的數據顯示,從6月9日夜間開始,全國熱門城市的機票預訂熱度呈明顯上漲趨勢。其中,超過50%的訂單為1名畢業生與1名家長的“1+1”組合。去哪兒網平臺數據顯示,6月以來,畢業旅行訂單中的長線游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35%。
畢業生對“裝備升級”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表現出對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和手環等數碼產品的超強購買力。這些產品均屬于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補貼范圍,疊加線上線下商家面向畢業生的優惠,進一步激發了畢業生的消費熱情。同時,購物、聚餐、觀影、美容等消費需求也集中釋放。還有不少家長為孩子提供了“成長型消費”,比如考駕照、學游泳等,幫助孩子提升技能。
“考后經濟”反映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也成為觀察中國經濟內生動力的一個重要窗口。
以最受畢業生青睞的畢業游為例,“減壓”驅動的情緒消費成為熱點。多名畢業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他們而言,這場旅行不只是對壓力的短暫告別,也是極具象征意義的“成長儀式”。訂下遠程車票或機票,是他們邁入人生新階段的“青春宣言”。
當代青年的消費行為正呈現出鮮明的體驗導向和情感價值特征,這對商家優化產品、提升服務提出新的要求。多地景區準備了豐厚的專屬優惠大禮包,憑有效準考證即可享受免門票、交通優惠、特價體驗等多重福利,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商家還需要結合青年的消費心理和特征,開展更多個性化、場景化、情感化的服務創新,精準捕捉年輕人對新奇感、儀式感和情感價值的需求。
“考后經濟”的升溫也折射出中國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近年來,我國服務消費市場熱度持續增長:2024年,全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2%,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7.4%;今年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0%,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實現兩位數增長。這種熱度在“考后經濟”中表現為體驗經濟的崛起——畢業旅行、劇本殺、演唱會等社交型消費爆發;技能投資升溫——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利用假期考駕照、學編程、健身,“自我增值”成為消費新動力;文化消費個性化——小眾書店、獨立影院、藝術展覽、谷子店等文化消費場景受到追捧……
涵蓋多個消費領域的“考后經濟”明顯增長,是我國經濟發展帶動消費需求提升的表現——當國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就會增強。同時,產業結構的升級帶來更豐富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反過來刺激了新的消費需求。
“考后經濟”對促進經濟增長和拉動消費的意義不言而喻。進一步激發“考后經濟”的潛力,還需要更好捕捉需求、創造需求,強化優質供給,提供多樣化、個性化、能滿足情緒價值的服務;倡導理性消費觀,引導年輕人避免盲目跟風消費,根據自身需求合理規劃;在消費環境上加強市場監管,以規范服務讓人們放心舒心安心地吃、住、行、游、購、娛;建立長效機制,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引擎,進一步帶動整體消費提質升級。
“考后經濟”的蓬勃興起,讓我們看到了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市場潛在的需求和活力。從經濟增長和社會效益出發,“考后經濟”不僅要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引擎,更要助力青年成長、滿足其自我發展的多元需求。當消費與成長價值實現有機統一,“考后經濟”將充分釋放潛能,創造更持久的社會價值,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新動能。(記者 汪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