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了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5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上漲的城市有8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2%,最低為下降1.8%。
數據顯示,價格下跌的城市進一步增加,已經呈現由少數到多數,由點到面的擴散態勢。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6月曾經是房價‘綠洲’的一線城市也出現了全面淪陷,房價下調已經沒有孤島。”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陳國強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樓市低迷已成事實,調整期剛剛開始,未來還會繼續。”
三大數據折射上半年樓市減速運行
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土地供應量三大數據一般是衡量樓市走勢的前行指標,回看近日國家統計局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數據,很容易從中找到2014上半年樓市減速運行的軌跡。
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今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01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6%,其中,住宅投資28689億元,增長13.7%,增速回落0.9%。
在商品房銷售和待售方面,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4836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商品房銷售額31133億元,下降6.7%。
在土地供應量方面,國土資源部公布的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第二季度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土地供應面積達到5.47萬公頃,環比增加15%,同比減少10.12%。其中,商服、住宅用地環比分別減少10.36%、18.12%。
由此可見,上半年我國房地產開發、銷售及土地供應量均出現了回落的態勢。實際上,從年初開始,“量”的指標就已開始收縮,印證了如今“價格”指標的下跌。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認為,上半年樓市出現回落是市場自身的內生調整需要,也是一種向理性回歸的正常反應。
房地產市場趨冷仍未到“探底”時
土地出讓金數據和地價監測數據的變化都表明,經過兩個季度觀望,樓市轉冷逐步傳導至土地市場。加上房企上半年資金面總體偏緊,土地市場有效需求下降。
房冷、地冷是否說明樓市“探底”?對此,全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負責人趙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樓市下降還未到“探底”程度。比如,在一線城市和一些區域熱點城市,雖然樓市成交量下滑,但價格并未整體下降。他認為,如果沒有所謂“救市”,這一下行通道還得繼續走上一段時間。
無獨有偶,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陳國強也認為,“樓市的調整期剛剛開始,距離探底還有一段距離。”他認為,房價的下跌還會繼續,現在已經不是個別城市在下跌,大范圍的房價調整時期已到。
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經歷了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處于由高速增長向平穩發展的過渡階段。“2014年將是對透支式爆發的2013年的再次回調,而這次調整將何時達至新的均衡,回歸市場的理性狀態,將更多地依賴來自于市場主動的自我修復和平衡的力量。”他預計,本輪市場調整將持續到2015年。
調控下半場大幕已啟去庫存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