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提高漁業產量、保障食物供給的重要途徑,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發展受到各主產國的重視。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大宗淡水魚產業發展迅速,表現在產量顯著增長、產值不斷提高,并且在結構和模式上發生明顯變化。在當前人口增長、消費升級、技術設備不斷改進、環保要求更加強烈的背景下,世界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發展呈現一系列的新特點和新動向。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大宗淡水魚生產國和消費國,相關情況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把握。本文概述世界大宗淡水魚產業發展現狀,總結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為我國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參考。
產量由快速增長轉為穩定增長
淡水魚相關研究報告2013-2018年中國活淡水魚行業深度剖析與投資咨詢預測報告
上世紀50年代起至今,世界淡水魚的產量顯著增長。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顯示,世界淡水魚總產量”由1950年的151.37萬噸增至2011年的4535.54萬噸,增長了28.96倍,年均增長5.73%。其中,大宗淡水魚產量由1950年的13.97萬噸增至2011年的1995.94萬噸,增長了141.88倍,年均增長率為8.47%。相對于淡水魚整體,大宗淡水魚的增產速度更快。
世界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四今發展階段。第一個發展階段是1950年至1957年,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產量連年大幅增產,由13.97萬噸增至67.55萬噸,增長了3.8倍,年均增長25.25%。第二個發展階段是195g年到1979年,該時期世界大宗淡水魚產量變化以調整波動為主,雖然總體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速放緩、波動加大,一些年份還出現負增長,在此期間,大宗淡水魚產量由65.80萬噸增至106.93萬噸,增長了62.52%,年均增長率為2.34%。第三個發展階段是從1980年到1996年,該時期大宗淡水魚產量增長再度加快,由117.40萬噸增至1017.45萬噸,增長了7.67倍,年均增長14.45%。第四個發展階段是1997年至2011年,在此期間,大宗淡水魚產量增速趨穩,由1053.25萬噸增至1995.94萬噸,增長了89.5%,年均增長率為4.67%。可以說,當前世界大宗淡水魚產量由快速增長逐漸轉為穩定增長。
同時,淡水魚產業在世界漁業的份額也有所增加,1950年世界淡水魚產量占世界漁業總產量的比例為8.35%,到2011年該比例躍升至25.44%,說明在世界漁業格局中淡水魚產業的重要性增強。總體而言,大宗淡水魚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在世界淡水漁業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隨著淡水魚產量的擴大,其產值也不斷攀升,并且增長速度略快于產量增速。1984年~2011年,世界養殖淡水魚總產值由38.51億美元增長到559.80億美元,增長了13.54倍,年均增長率為10.42%。而養殖淡水魚產量則由1984年的333.50萬噸增至3559.94萬噸,增長了9.67倍,年均增長率為9.17%。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以來,養殖大宗淡水魚產值占世界養殖淡水魚的比例呈明顯下降趨勢,產值份額由1984年的64.03%降至2011年的48.34%。大宗淡水魚產量份額呈先升后降趨勢,而產值份額持續減少,這與其他養殖品種的快速崛起和大宗淡水魚繼續增產增值的難度加大等因素緊密相關。今后一個時期內,大宗淡水魚產量變化將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