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的養殖淡水魚產量快速增加,占世界的份額由1950年的42.08%增至2011年的83.86%。相反,發達國家淡水魚產業發展遭遇停滯或呈現負增長,占世界產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34.42%降至1.95%。這與養殖成本增加、政府補貼削減、消費結構升級和外部競爭強烈等因素有關。
養殖模式多元化新技術推廣應用
當前,世界淡水養殖業正處在由傳統到現代的模式轉變中,新老發展方式并存且逐漸轉軌。先進科技開始在水產養殖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傳統粗放式的養殖正在向精養式養殖、工廠化養殖等方向轉化發展。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促進淡水魚養殖產業調整升級。
當前,池塘養殖是最主要的養殖方法,網箱養殖和溫流水養殖是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先進養殖方法。工廠化養殖發展迅速,它利用網箱完成親魚產卵、苗種培育、商品魚養殖以及餌料培養等一系列生產過程,在美國和俄羅斯等發達國家體現得較為明顯,發展中國家處于起步階段。工廠化養魚等高效集約養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使用賦予了產業發展新的活力,漁業應用科技的程度在不斷提高,依靠投入和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正在改變。
此外,大宗淡水魚產業在育種改良、營養飼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科研進展迅速。例如匈牙利、中國、印度等主產國在鯉科魚類的遺傳育種方面取得成績,培育和推廣了高質量的新品種:美國通過飼料的人工自動投喂技術提高效率;中國、日本、泰國等國在鯉科魚類的主要疾病研究取得一定經驗等。先進技術的運用為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