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記者 孔凡哲 報道
8月15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8·15”全國生態日座談會,會上通報了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發布了十起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去年以來,全省法院深入踐行生態系統觀,堅持最嚴法治、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審判“三合一”職能作用,懲治犯罪、保護生態、修復環境。截至今年6底,全省法院受理一審環境資源案件18738件,審結16867件,結案率90.01%。
堅持零容忍,嚴厲懲治破壞生態犯罪,教育、引導社會公眾自覺保護生態,審結破壞自然保護地、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破壞礦產資源等一審環境資源刑事案件3044件。
堅持生態優先,積極修復受損生態,全方位維護群眾生態環境權益,努力找準發展經濟、保障民生和保護環境的平衡點,兼顧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的硬性規定和替代性修復責任的柔性適用,審結一審民事案件8168件。
堅持保護優先,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使查處職權,預防、制止和打擊破壞生態違法行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審結一審行政案件5655件。
省高級人民法院還構建覆蓋全省的跨行政區劃的現代化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去年12月,覆蓋全省的跨行政區劃的“18+1+1”環境資源審判體系正式運行,實現了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大合唱越唱越響。
在協調聯動方面,省高級人民法院攜手省林長辦在全省推行“林長+法院院長”工作機制,與省水利廳等聯合開展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跨區域開展聯系協作,構建生態協同保護大格局。
在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建設方面,經過批準2022年5月在鄭鐵中院設立鄭州環境資源法庭,今年初在18個集中管轄基層法院掛牌設立環境資源法庭,實現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三級法院全覆蓋。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楊巍發布了鄭州鐵路運輸檢察院訴張某仲等五人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張某節訴滎陽市人民政府、滎陽市林業局行政補償案;胡某強非法采礦案;梁某栓、戚某淅破壞生態民事公益訴訟案;郭某安、郭某非法采礦案;王某勝等人非法采礦案;郭某森非法占用農用地案;張某紅等人盜伐林木、李某廣濫伐林木案;范某林、趙某軍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褚某、張某燦污染環境案等十起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