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記者 曹永飛 通訊員 丁小芳
近年來,鶴壁市淇濱區在踐行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堅持以文立城,以文興業,以文化民,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區基礎設施提升、“一刻鐘”生活圈建設等,打造“書香淇濱”、特色小巷、文化合作社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公共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該區全力打造“書香淇濱”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建立和提升基層文化中心、淇河書屋、微書吧,打造覆蓋全區的城鄉“一刻鐘公共閱讀圈”。截至目前,全區132個村(社區)基層文化中心全部達標,同時建成了10個標準化文化站、20座淇河書屋等,并實現了市、區兩級圖書館通借通還;在步行街、大型商超等9類人員密集地段打造了1000余個“微書吧”;打通了318個小區、游園、書屋等處的數字化線上閱讀平臺,“四級互聯”(市區圖書館、基層文化中心、淇河書屋、微書吧)的全域“悅”讀體系基本形成。
該區堅持“全域統籌、文化引領、突出特色”的原則,在主次干道、街區、游園等重點區域高標準打造書香景觀,一批特色小巷,讓淇濱區散發著濃郁文化氣息,吸引了游客打卡觀光。海棠書巷,建設了5個雅致書店,成為居民茶余飯后的“精神充電樁”;非遺小巷,以動靜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鶴壁市23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光影智慧小巷,運用5G智能合桿、全息投影等數十種光電前沿技術呈現絕美的光影與震撼的音效;大伾巷,打造“678”特色懷舊小巷,建設成以鶴壁20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特色建筑風格和場景主題的體驗式情景街區……
同時,淇濱區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將大河澗鄉文化站與毛連洞紅色教育基地有機融合,統籌紅色研究、文化教育、廣場舞蹈、書畫創作組等多個文化團隊,成立了毛連洞紅色文化研究合作社,爭創省級示范,進一步豐富鄉村群眾文化生活。此外,該區還通過櫻花文化節、桑園小鎮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會活動,將優質公共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點燃鄉村文化振興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