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杜美麗 通訊員 楊國生
早春時節,乍暖還寒,山風吹過透著絲絲涼意,近日,每天天色剛亮,在河南省方城縣多個礦山綠化工程作業面上就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有人掄鎬刨土、有人揮鍬挖坑、有人扶苗培土、有人鋪設草皮、有人提桶澆水,這是該縣自然資源局搶抓春季綠化大好時機、全力組織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真實寫照。
圍繞生態強縣戰略目標,該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工作導向,嚴格督導礦山企業落實“誰開采、誰治理,邊開采、邊治理”主體責任,加快削減礦山環境問題存量,做到“老賬加快還,新賬不再欠”,為山川披綠裝,還自然以和諧。一是下達復綠“任務書”。春節過后,該局第一時間向各礦山企業下發專題通知,要求把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作為首要任務擺上日程,備足專項資金,緊抓植樹造林最佳時節,履行治理責任。二是繪制治理“施工圖”。該局主動聯系省地勘院等專業機構,指導礦山企業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景則景”的原則,一礦一策,編制修復治理方案,作為施工遵循,并根據方案督促礦山企業及早平整綠化平臺,備土備肥,做好施工前期準備工作。三是亮起監督“探照燈”。該局逐礦下達修復治理開竣工時間表,依據治理方案和治理標準,建立管理臺賬,下派駐礦監督員,實行工程全過程監管,修復質量全過程把關,對治理不達標的不予驗收,責令整改,確保驗收一家,合格一家。該局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巡回檢查,親自督導,保證了治理效率和質量雙提升。通過驗收后,跟蹤監督加強養護管理,定期澆水施肥,確保綠植栽種成活率。四是打好履責“后手牌”。對于拒不履行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責任的礦山企業,該局動真來硬,責令停工停產,修復治理見行動方可復工復產。對于推而不動的,對其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向社會公告,并委托第三方進行治理恢復,該費用從礦業權人存儲的礦山恢復治理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由該礦業權人補足,拒不補足的,提起生態損害賠償訴訟,列入礦業權人“異常名錄”。
抓得緊則干得實。截至目前,該縣各礦山企業共投入人力5000余人(次),機械設備1000余臺(次),栽植松樹、側柏、柳樹、山杏、玉蘭等綠色苗木2萬多株,播撒草籽花籽共計280多公斤,種植草皮、麥冬200余畝,共計綠化面積達400余畝。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該縣剛剛經歷過一場桃花春雪潤澤的礦山修復治理地帶,花草樹木競相抽枝發芽,呈現出一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動人春色,也孕育著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的蓬勃生機與希望。
新征程上,該局將加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務使方城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百萬父老鄉親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