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18日,2023心房顫動與卒中預防高峰論壇暨“左心耳封堵全球帶教專家”頒證儀式在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舉行。參會嘉賓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馬為教授,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趙育潔教授,河南省胸科醫院心內科主任黃瓊教授,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劉建民教授以及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中德房顫中心主任趙明中教授,以及新鄭市人民醫院心內科院中院院長李彥宏教授等。
會議分授證儀式與學術交流兩個環節。首先由鄭州九院副院長劉建民開場致辭,他詳細介紹了鄭州市九院及心臟中心的發展歷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對心臟中心趙明中主任團隊近年來在房顫領域所做的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房顫左心耳封堵(LAAC)系列臨床研究成果以及良好的國際合作與對外學術交流等工作與突出貢獻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時,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希望通過此次論壇交流提高區域性房顫管理水平,讓更多房顫患者獲益,遠離卒中困擾。
在頒證環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馬為教授及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劉建民副院長共同為鄭州市九院心臟中心、中德房顫中心主任趙明中博士頒發“WATCHMAN左心耳封堵術全球帶教專家”證書。與會同仁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鄭州九院心臟中心二病區張祖峰主任主持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全球帶教專家”頒證儀式。
學術會議環節,首先由趙明中主任對“中德房顫中心”房顫LAAC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匯報,在圍繞房顫及其危害、我國房顫治療現狀以及左心耳封堵(LAAC)與房顫卒中血栓預防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之后重點對“中德房顫中心”雙邊合作的部分研究成果進行了專題匯報,主要結果顯示:1.既往研究提示女性房顫的風險高于男性患者(在無治療或抗凝藥物情況下),但我們的LAAC隊列研究表明無論男女性別,LAAC都是預防非瓣膜房顫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和降低出血風險的有效安全策略,LAAC術后房顫患者預后的性別差異不復存在;2.在既往有出血史的房顫患者中,LAAC是抗凝治療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并且在降低血栓栓塞和大出血風險方面比無出血史的患者有更高的療效;3.左心耳封堵術對非瓣膜性房顫合并既往卒中的患者有良好的心腦血管預后,有既往卒中史的房顫患者實施LAAC同樣安全有效,且LAAC在降低未來卒中風險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方面更顯著于無卒中史的房顫患者。
接下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馬為教授介紹了《WATCHMAN FLX特點及臨床應用分享》,馬教授回顧了我國的抗凝治療歷程,為我們講述了左心耳封堵術(LAAC)的原理及優勢、治療的安全性及國際應用現狀,經過8年的臨床應用,安全、有效、易操作成為老年房顫治療的追求目標。重點就新一代WATCHMAN FLX特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其安全性在于:具有獨一無二的塞式封堵器設計,量化清晰的PASS釋放標準,全球最充分的臨床證據支持;有效性表現為:高效錨定,不易位移,自膨結構,順應性好,更貼合心耳,且得到FDA認證及歐美房顫指南唯一有效證據推薦;易操作性體現在:減少反復操作,一次性釋放成功率高,選傘高效,決策簡單,標準明確,精準釋放,預裝一體化人體工學設計,操作流程順暢。保證了心耳內前進或調整的安全性、減少了殘余分流、能夠穩定地錨定在左心耳內部,可進行調整以完成精準釋放。隨著封堵器的更新換代,左心耳封堵術手術成功率、安全性、有效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隨后河南省胸科醫院黃瓊主任向參會專家分享了《左心耳封堵手術操作流程》專題,就技術原理、術中操作及圍手術期管理等內容進行介紹。詳細闡述了左心耳封堵術的手術操作流程,對于術前食道超聲(TEE)、房間隔穿刺、輸送系統的準備工作、尋找LAA及造影、封堵傘的尺寸選擇、評估PASS原則、封堵傘釋放以及回收等各個環節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最后由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趙育潔教授圍繞《左心耳封堵最新循證進展》講題帶來精彩講述。趙教授指出,未來,隨著經驗的積累,循證醫學將會給出左心耳封堵獲益的最佳患者群體。比如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征/支架植入的患者、房顫消融失敗/多次復發以及左房偏大的患者、血液透析/腎功能不全不適合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的患者、心耳解剖形態易導致血液滯留/血栓形成的患者、有卒中史/顱內出血史的患者等等。趙育潔教授同時跟大家探討了以下問題:如何提升左心耳封堵的證據等級?哪些房顫患者行左心耳封堵后獲益最佳?圍術期用藥是否有優化空間?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是否可以進一步降低?未來是否有個體化定制的左心耳封堵器?
學術會議分別由鄭州市九院心臟中心一病區袁清茹主任、CCU余娟主任、胡號兵副主任醫師以及新鄭人民醫院心內科院中院李彥宏院長主持。
本場學術會議內容豐富,多方面展現了左心耳封堵術的臨床應用新進展及術中操作技巧,專家們的分享及討論為各位同仁呈現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學術盛宴。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臟中心恪守宗旨,不斷傳遞房顫治療臨床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與共享新經驗、新技術,傳播房顫治療和防治新體系、新理論,推動了我省房顫領域學術交流以及房顫診治能力提升。此次會議由來自各醫療單位及醫養聯盟各基層機構共約200位醫師參會學習,大家共聚一堂,增進了交流、友誼與合作,為進一步提升房顫的救治能力與綜合管理水平而努力。(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