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家住浙江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冷水村的鄭攀松在義烏從事園林綠化業,最近,他的生意也迎來了“旺季”,目前急需一筆資金周轉擴大經營。今年,鄭攀松家庭被評為“好家風”家庭,前去銀行咨詢貸款提額事項時,原先的13萬元額度順利提升至50萬元,原本的“燃眉之急”輕松得到了化解。
讀罷新聞,給人一種暖心之感。作為銀行金融服務制度的一種創新,筆者不禁要為這種精細化、精準化措施點贊、叫好。因為這種被業內稱為“好家風信用貸”的制度和措施,有形無形之中契合了當前社會多方面的需求,實現的是多方面的互利共贏。
筆者認為,“好家風信用貸”不僅是銀行與客戶之間“點對點”的一種業務辦理,還有著“點面結合”的連接強度和附加功能。可以說,“好家風信用貸”猶如投入水中的一顆石子,起到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功效,激活的是“一池春水”。
“好家風信用貸”將個人征信體系與銀行金融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對于亟須資金的個體經營者來說,無疑是一種雪中送炭。對于銀行而言,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銀行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這是“點對點”的互利共贏。而從當前社會某些“剖面”來看,銀行推出“好家風信用貸”制度和措施,同樣有著潛移默化的推進作用。首先,雖然各地這些年出臺多種扶持政策,但“貸款難”仍然是一些小微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對此,“好家風信用貸”制度帶給我們有益啟示和借鑒。它通過銀行金融服務的精準灌溉,助力小微企業解困紓難,從而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如果能夠進一步推廣普及,勢必“聚點成面、捻線成繩”,實實在在為更多小微企業送上金融服務“大禮包”。其次,“好家風信用貸”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注重家風建設的良好風尚,推動誠信中國建設。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不僅需要每個個體的自律自省,也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好家風信用貸”將優質服務與誠信建設進行制度“嫁接”,很大程度上會更好地引導國人塑造誠實守信品格,進一步認同和增強誠信理念。
創新引領激活“一池春水”。為此,筆者由衷期待“一專多能”的“好家風信用貸”能夠在各地生根發芽、落地開花,最大化激發制度活力,發揮制度效力,從而精準化破解發展難題,多方位助推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