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杜美麗 通訊員 王聿琦
走進河鳳橋鄉立新村王油坊組,不禁眼前一亮,一步一景一畫卷,移步換景畫中游,一派欣欣向榮,一派祥和安寧。新修的彩虹路旁綠樹依依,灰白結合的建筑墻體典雅韻致,村里的街道干凈整潔,街邊花開爛漫,讓人流連忘返;老油坊屋書寫著王油坊組文化記憶,油榨、石磨等老物件,延綿歷史記憶和鄉愁;廣場上、街頭邊,老人恬靜安適、孩童活潑歡悅,洋溢著幸福的笑臉。空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伴著翠綠欲滴的油茶樹叢,描繪出一幅茶旅融合的詩畫田園。
立新村是一個只有615戶,2293人,以農業為主的小村,全村經濟落后,大小企業全無。“支部聯支部”活動開展以來,商城縣自然資源局機關一支部作為聯系黨支部緊緊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思路,探索建立“支部聯支部、助力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抓班子帶隊伍,上項目謀發展,搭建雙向共建平臺,實現“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城鄉共發展”的目標。
駐村駐心 讓村民端穩“飯碗”。2020年4月以來,商城縣自然資源局按照相關要求,選派潘建泉同志擔任河鳳橋鄉立新村第一書記。駐村期間,潘建泉扎根基層,主動作為,傾情奉獻,在該局指導下,為有效盤活村內荒山荒地資源,從政策上指導立新村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優勢,優化產業結構,緊抓“觀音山茶旅融合示范區”建設機遇,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商城縣貽龍、德衛、錦鈺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觀音山為中心集中連片種植油茶5600余畝、黃金茶600畝,并間種套作中藥材、油桐150余萬株。圍繞示范區旅游環線發展十里果香基地建設項目,目前已栽種花果約150畝,沿線道路持續綠化、美化提升,種植花海,特色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發展初顯端倪,“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摘綠色果、游農家樂”的特色旅游局面初步形成,農旅、文旅、交旅融合發展,前景廣闊。
支部聯建拓寬鄉村振興路。深入開展“支部聯支部”活動,該局選派由重要業務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機關一支部作為聯系黨支部,為立新村鄉村振興提供從黨建到業務、從項目到用地的全套服務及要素保障,對照“五星支部”創建標準,查找弱項,建立臺賬,逐一補足短板。對村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改造提升,同步打造文化健身廣場、鄉村大舞臺等,拓展打造黨建活動室、矛盾糾紛調解室、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便民服務大廳等,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教育培訓、黨員活動、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等五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同時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重視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每月開展“餃子宴”;持續開展“三星文明戶”“五美庭院”“鄉村光榮榜”評選。
幫扶帶動,打造多彩詩畫田園。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尊重鄉村發展規律,突出鄉村特色,秉持“生態+旅游”的綠色發展路徑,細化實化工作重點。為提升村莊品味,補齊旅游要素,在道路交通、衛生廁所、康養民宿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持續發力,2022年該局共資助立新村15萬元支持立新村建設,環繞示范區修建了4.5米寬6.5公里的柏油路、3.5米寬7.5公里的水泥路,吳樓、王油坊、寨山等組房屋立面全部按照豫南特色全部改造,違章建筑全部拆除。在旅游路環線打造景觀小品12處、景觀塘4口,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深入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實現“四起來”為目標,充分調動群眾的熱情,讓群眾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盆景”串聯成富民、興村、強鄉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