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我國扎實推進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打造了中國亮麗的“綠色名片”。
為全面、科學、系統、持續開展荒漠化治理,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工作,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今后一個階段防沙治沙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
據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介紹,《規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按照保護優先、重點修復、適度利用的總體思路,依托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為引領,以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重點,以保護生態和改善民生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全力推進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規劃》明確了今后一個階段全國防沙治沙的目標任務,即到2025年,規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0.3億畝;到2030年,規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86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0.9億畝。
《規劃》將沙化土地劃分為干旱沙漠及綠洲,半干旱,青藏高原高寒,黃淮海平原半濕潤、濕潤,沿海沿江濕潤等五大沙化土地類型區、23個防治區域。根據沙化土地分布特點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確定內蒙古東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庫布其沙漠及毛烏素沙地、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綠洲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及綠洲區、柴達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西藏“兩江四河”河谷等7個區域為全國防沙治沙重點建設區域。
《規劃》確定了今后一個階段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一是分類保護沙化土地。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實行沙化土地分類保護,全面落實各項保護制度,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然修復功能,促進植被休養生息,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土地沙化。強調對于原生沙漠、戈壁等自然遺跡,堅持宜沙則沙,強化保護措施,力爭實現應保盡保。
二是推進重點區域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在科學評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建設區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規劃》確定了包括封山(沙)育林育草、飛播固沙造林種草、工程固沙、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沙化耕地治理和配套設施建設等四大類11項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措施,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十四五”期間,3大優先治理區沙化土地治理任務4869萬畝,約占同期全國防沙治沙任務總量的一半。
三是適度發展綠色生態沙產業。《規劃》明確了沙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布局、重點領域和發展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