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杜美麗 通訊員 王亮 趙海建 孔祥偉
田林有了“身份證”,管田治林有了“監護人”,2022年以來,項城市深入推進以林長、田長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構建,全面推行自然資源網格化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實現了自然資源“全員、全域、全時、全程”的全覆蓋、無縫隙網格化監管。
高位推動,構建責任鏈條。管田有責任,護林有擔當。項城市通過市、鎮(街道)、村三級聯動、四級網絡體系建設,構建了政府主導牽頭、部門共同參與、壓力層層傳遞的生態監管,資源保護責任鏈條。市委書記趙丹為第一總林(田)長,市長李飛為總林(田)長,常務副市長劉娟為副總林(田)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任二級林(田)長。市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局等13個單位為成員單位的“一網兩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各鎮辦由鎮黨委、政府分管副職擔任三級林(田)長,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級四級林(田)長,形成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全員參與、責任到人”的工作格局。同時,自然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和各村兩委班子成員分別擔任網格員,明確了鎮級林(田)長20名、村級林(田)長476名、各級網格員514名,形成了“總林(田)長+林(田)長+網格員”的市鎮(街道)村三級全方位網格化監管體系,在監管、執法過程中,充分發揮林(田)長、網格員、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職能,制定“村級發現、鎮辦制止,部門聯動、共同懲戒”工作機制,做到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
明確職責,環環有人管。出臺全面推行“一網兩長”制工作方案,各級林(田)長是責任區域內巡查工作第一責任人,村級田林長多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巡田,從田間巡察到林間管護,從對違反自然資源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上報、及時處置到向村民宣傳農田保護和田間管理的有關知識,有了基層林(田)長的資源保護的“前沿觸角”,耕地保護更加有力,對各種違法占地行為反應更快速果斷,迅速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2022年以來,截至目前,以四級網格為基準,已開展村鎮巡查1900余次,發現違法違章建筑建設41起,均全部制止在了萌芽,同時充分發揮“一網兩長”作用,深入開展農村土地復墾整治,閑置土地盤活利用等,加強監管執法,推動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
建章立制,加強督導檢查。強化各環節的林(田)長巡查制度,突出集中巡查與日常巡查相結合,市級林(田)長每季度巡查調度不少于1次,鎮級林(田)長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村級林(田)長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明確市、鎮(街道)、村三級林(田)長,以及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目標任務等,“一網織密覆蓋、各級緊密聯動”,確保任何一個環節上都有部門、有專人負責。將各鎮辦“一網兩長”制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綜合考評,進行每月一次巡查排名,以簡報的形式統一發送到各個鎮辦,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對管理不力、造成不良影響的鎮(街道)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問責,有嚴重失職瀆職的,由紀檢監察機關追究黨政紀責任。
依托科技,推進群防群治。依托省時空信息云平臺,充分運用“一網兩長”專題模塊,實現對每個網格的即點即查、雙向查詢等基礎功能;利用全天候遙感監測數據,實現對各網格的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監管。充分發動群眾力量,把群眾從旁觀者變成自然資源保護的參與者和監督者,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廣泛宣傳發動,緊緊圍繞“自然資源保護、全面推行林(田)長制”這一主題,全方位宣傳一網兩長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22年以來,出動宣傳車走鄉訪村向廣大群眾宣傳土地法律知識370余次,出動宣傳人員150人次,懸掛宣傳條幅4100條,印制宣傳彩頁及宣傳手冊向群眾發放12000余份,使全面推行田林長制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營造了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田林管理保護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