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原經濟網訊】“不斷培育引進桑蠶、柞蠶新品種,示范推廣高產高效集成技術,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強化技術支撐,充分發揮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的技術優勢,助力蠶桑產業發展。”12月27日,談到“十四五”規劃啟動以來取得的科研成果,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朱緒偉充滿自豪地告訴記者。
我國蠶種分為桑蠶和柞蠶兩大蠶種。桑蠶即家蠶,是指以桑葉為主食的家養蠶種;柞蠶別名野蠶、槲蠶,是北方特有蠶種,以食柞樹葉為主,多為野外放養。
近年來,朱緒偉團隊先后培育了豫大1號、豫雜5號、豫雜6號、豫早4號等適應于河南省放養的柞蠶新品種,新品種放養量占河南總放養量的70%以上。在桑蠶品種培育方面,該團隊先后育成了夏秋用桑蠶品種“永中×豐白”、特殊性狀品種“萃華×春暉”。另外,還從國內不同蠶區引進11對家蠶品種與“菁松×皓月”組合進行對比試驗。經過多次不同蠶季飼養試驗,篩選出適合河南飼養的華康2號、華康3號及“蘇豪×中燁”品種。
新品種的培育、引進、推廣,逐步解決了桑蠶、柞蠶品種的更新換代難題,自去年以來,已累計推廣使用高產、抗病、質優的柞蠶新品種2400公斤、桑蠶新品種1.4萬張,良種應用率100%。柞蠶每公斤卵平均產繭267公斤,增產34公斤;桑蠶平均張種產繭46.2公斤,較前5年每張種產繭增加5.2公斤。
朱緒偉帶領團隊研發和引進了無公害柞蠶放養技術,桑蠶、柞蠶綜合防控及測報技術,蠶桑多元化利用技術等先進技術,開展了新品種新技術示范。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施科技幫扶,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在南召、魯山等柞蠶示范縣,在嵩縣桑蠶示范縣積極引導蠶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充分發揮幫扶作用,大力推廣應用紙板方格蔟12.4萬片,自動加溫補濕器、桑樹伐條機等桑蠶省力化機具125臺;推廣電動枝剪、鋰電手鋸、割灌機、電動噴霧器等柞園省力化機具480臺(套)。通過省力化器械(具)的推廣應用,提升了蠶業生產的整體水平和機械化應用程度,也逐步探索出了省工、省力、生態、高效的蠶業發展新模式。
依托體系建設項目的實施,朱緒偉組織技術人員編寫了《柞蠶病害與防控》《河南柞蠶》《蠶桑生產實用技術》等培訓資料,并以此為技術規范,近兩年來不斷開展技術培訓,提高了蠶農和蠶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和蠶業產業的科技含量。
在朱緒偉團隊的幫扶下,蠶業主產縣一批蠶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逐漸發展壯大,帶動效應日益顯著,集桑樹栽培,桑葉茶加工、蠶繭生產、蠶絲棉被加工及銷售于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正在打造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鏈,不斷提高蠶桑產業的發展質量。(張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