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高青坡 通訊員 焦萌 姬冠鵬
去年1月份,葉縣水寨鄉河北趙村,一位僅23歲的“兵哥哥”退役后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也成為該縣年齡最小的村黨支部書記。
“兵哥哥”回村會不會“水土不服”?小小年紀怎樣在農村施展拳腳?7月19日,帶著疑問,記者見到了“小支書”趙云鵬。
“村里人都叫我‘小支書’。別看我年齡小,我的抱負可大了,我要帶著村民快速致富。”5年的雪域高原當兵生涯讓趙云鵬練就了一股不服輸的脾性。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趙云鵬把走訪作為“第一把火”。“看似簡單的走訪,了解到的情況最真實,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最多、最全面。”趙云鵬說。“第二把火”就是向村里的老黨員“取經”,帶著在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和困惑,趙云鵬“死纏爛打”向老黨員請教,見誰有空閑就主動上前溝通工作……全村860口人,趙云鵬逐一上門“見了面、認了門”。
干事創業就是趙云鵬的“第三把火”。“實實在在為鄉親們謀福利,他們自然就信任你了。”趙云鵬說。
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基,只有產業起來了,群眾才能富起來。河北趙村有種植葡萄的傳統,趙云鵬發現村民葡萄種植面臨種植品種單一、市場范圍狹窄的問題。
“一開始,我們的葡萄主要是賣給周邊的市場,加之村民都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戰,形成不了規模、達不到良好的效益,葡萄自然賣不上價格。”趙云鵬說。為打開銷路,促使種植戶抱團發展,趙云鵬凌晨跑到水果市場、超市推廣村里種植的葡萄。漸漸地,河北趙村變成了外來客商的集散地,十里八村的葡萄一成熟便有客商上門收購,一度供不應求。
種葡萄讓河北趙村人嘗到了甜頭,但是品種單一、老化造成葡萄豐收不增收。趙云鵬積極走訪種植大戶,幫助村民引進了陽光玫瑰等優質品種。目前,該村已發展葡萄種植面積300多畝,每畝效益達1萬元左右。
“村支書是最小的官,但卻是離群眾最近的官。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把離群眾最近的活兒干好了,才不愧軍人這個稱號。”趙云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