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無止境,改革,永遠是“進行時”。
去年以來,南陽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聚焦妨礙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弊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百姓關切的重點領域,找準關鍵點、切入點與著力點,持續深化全領域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進展,全市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重點突破
勇闖改革“深水區”
一子落,全盤活。改革終究是要奔著問題去的,就是要啃硬骨、克難關。
探索實行“塘長制”,推動“千村萬塘”舊貌換新顏;南召縣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社會矛盾問題終點站”;探索建立“五快一提”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落地見效等三項改革被省委改革辦紅榜通報表揚……
南陽市始終直面改革熱點,勇闖改革“深水區”,抓住關鍵領域,破解難題、激活全盤,不斷推出新政策、新舉措,一批批重點改革成果不斷涌現。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清查摸底工作正在穩步進行。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盤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9342畝、處置閑置土地1624畝。持續開展涉稅數據共享共建工作,累計共享數據126萬條。
培育創新主體創新平臺。以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帶動能力的大中型骨干企業為重點,培育省創新龍頭企業9個。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完成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17.2億元。
激發產業改革發展新動能。圍繞新興產業布局,牽頭制定了節能環保、新能源及網聯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4個新興產業鏈提升方案。出臺《2021年南陽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企業上云1271家。
健全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西峽縣獲批河南省第二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市)。加快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新改造287個。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全市有2家企業4個產品入選“中國好糧油”產品、11家企業共15個產品入選“河南好糧油”產品,入選企業數和產品數分列全省第一、第二。新發展農民合作社743家、累計20151家;新發展家庭農場389家、累計10631家。大力支持聯合體發展,19個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銷售收入734億元。
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加大公共文化建設投入力度,爭取省級文化方面專項資金5994萬元。投資600萬元建設融媒體平臺,以“三微一端一網”為中心建設融媒體矩陣。全面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圖書館(含分館)186家、文化館(含分館)217家。
推行綠色發展方式。持續推進垃圾分類,中心城區完成46354戶,市機關事務中心等50余家機關事業單位與回收企業簽訂資源回收協議,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項目建成運行……
一系列關鍵領域改革舉措穩步實施,南陽改革進程愈廣、愈深,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贏得主動和優勢。
優化服務
唱好簡政放權“重頭戲”
優環境、簡流程、放權限、降稅負、破藩籬、拆路障……我市把改革擺在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優先抓好落實,改革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作用逐步顯現。
印發《南陽市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方案》,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營商環境排名上升8個位次,進步幅度全省第一。完成“豫事辦”分廳建設任務,實行“快遞+政務服務”模式,不見面審批率達到95.86%。探索實行“無差別全科受理”模式,是全國最先進的政務服務模式。
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市級“互聯網+監管”監管數據中心實現與省“互聯網+監管”平臺、市政務服務平臺等監管系統對接,各類數據累計匯聚2.67億條。目前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已在部分政府部門、重點領域推廣實施。與多地區聯合推行“跨省通辦”,實現秒批辦理、快遞收件,實現“跨省通辦”事項155項。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服務事項壓減至58個,全流程最長審批時限壓縮至31個工作日,“工改”審批管理系統累計運轉項目1983個。
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建立聯席會議和工作專班,組建16個專項工作服務組,4433名各級干部包聯企業6906家,全面了解企業訴求,全力解決存在問題。探索建立南陽市企業家“早餐暢聊”會商機制,定期邀請企業家代表共進早餐,聽取建議,解決問題,共謀發展……
通過一系列改革,南陽市優化了營商環境,維護了市場秩序,激發了市場活力,在打造行政審批事項少、審批效率高、創新創業環境優上邁出堅實步伐。
提升溫度
奮力打好“民生牌”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群眾的口碑就是改革的豐碑。
南陽各項改革聚焦廣大群眾“急難愁盼”民生問題,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舉措,破解民生難題,讓老百姓既感受到改革發展的速度,又感受到改革發展的溫度。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啟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實現了公辦、民辦中小學及公辦幼兒園和民辦有證幼兒園掛牌督導全覆蓋。同時,開展中小學生午餐午托和課后延時服務,為30.5萬名有在校就餐需求的學生提供午餐供餐服務。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全市14家縣區疾控機構全部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并投入使用,省、市疾控中心先后培訓核酸采樣人員2494人。推動“南陽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組建工作,組建城市醫聯體,13個縣市區已全部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全市189個鄉鎮衛生院、4058個行政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村醫“鄉聘村用”全面完成。完成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市基層衛生醫療云計算系統整合,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在轄區內可查詢調閱、全省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統一身份認證。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成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15個、城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4個,城鎮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73%。全市簽發電子社保卡260萬張。配套完善退役軍人就業安置政策,扶持退役軍人就業1840人、創業41人。排查患重特大疾病人員1.2萬人,排查重殘人員14.56萬人。
與此同時,南陽市創新建立“五專七合一兜底”農村重度殘疾人集中照護工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六專六好”南陽模式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實施“四集中”兜底保障模式,建設“四集中”機構1481家,集中供養特困群眾5.98萬人、社會托養3.87萬人。
完善社會治理制度。南陽市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體制機制走在全省前列,連續7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省轄市。對城市社區采取“1+1+1+N”的網格模式,按照“9+X模式”建立市縣鄉村網格五級綜治信息系統。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全部建成,大量矛盾糾紛和民生問題在基層得到解決。深化“一村(格)一警一支民調員隊伍”建設,覆蓋率100%……
奔著問題去,跟著問題走,讓改革舉措升華為制度成果、轉化為改革紅利。我市扎扎實實的改革成效,催生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紅包”。
改革風勁催潮涌,揚帆搏浪正當時。“十四五”的大幕已經拉開,站在新征程的起點,南陽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鏗鏘,決心滿滿,斗志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