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二七區獲悉,在當前汛情和疫情雙重形勢下,該區開辟疫情防控與防汛災后重建兩條戰線,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災后恢復重建,加緊有序推進314個水毀基礎設施重建項目。為全面恢復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制定出臺了“十項政策措施”,加快災后恢復重建。
全力幫扶救助困難群眾。因洪澇災害緊急轉移集中安置人員,按照“五有四配”標準予以保障。因洪澇災害緊急轉移的低收入群體,因災情導致危房無法居住、受災較為嚴重的貧困老年人、貧困重病人、貧困殘疾人和低收入群體等,均按每人每天100元標準發放應急性救助。特困分散供養人員、低保群眾發放一次性因災關愛幫扶金每人500元。經應急期救助后依然生活困難人員,從8月起連續給予3個月的過渡期生活保障救助,保障標準為730元/月。
加強黨費救災幫扶。按照不高于500元/人的標準,慰問因受災嚴重而遇到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修繕因災受損的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和黨員教育設施。
全面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及時召開銀企對接活動,解決企業和項目融資問題。依托馬寨產業集聚區現代食品制造、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舉辦針對性強、見效快的精準產銷對接活動,推動企業供需對接和協作配套。
加快居民家庭財產保險兌付。政府出資為居民購買家庭財產損失保險。全面統計特大暴雨中各鎮辦戶籍在冊居民家庭財產損失情況,加快兌付保險待遇。
加強對受災群眾就業援助。依據“受災困難人員幫扶清單”,精準提供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對有就業意愿和培訓要求的受災群眾加強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加大創業貸款扶持和企業減負力度。對受災地區遇到困難的企業和個人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開辟“綠色通道”。組織開展對受災地區小微企業的創業輔導,幫助小微企業恢復和擴大生產經營。建立“受災企業缺工清單”,實施重點幫扶。
加大失業保險發放和穩崗優惠力度。建立失業保險周報制度,確保“保生活”資金發放,幫助受災群眾和職工享受全省暫統籌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政策。穩定受災企業勞動關系,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采取協商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脫崗培訓等方式穩定勞動關系。
加大支持災后重建和救助補助力度。災后重建財政資金分配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項目、重要事項,對遭受洪災影響的種植業、農村損毀房屋等依法進行合理補助。
加大對受災職工關心關愛力度。全面開展“送清涼”活動,把關懷送到廣大勞動職工身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引導受災職工開展生產自救。
加強對受災學生和畢業生幫扶支持。相關單位招聘工作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聘)用受災地區高校畢業生。對已辦理求職登記的受災高校畢業生,優先落實免費就業服務政策。(記者 劉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