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清明節,受疫情影響,鄭州市殯葬服務機構暫停了現場祭掃等服務。今年清明節,市民能夠到現場祭掃嗎?鄭州將在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預約、錯峰、限流的方式提供現場祭掃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祭掃需求。
3月26日上午,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鄭州市惠民殯葬提標增項新聞發布會。到2021年底,全市計劃建成8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和75個鄉鎮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公墓。
提高惠民殯葬服務標準年底前建成8個公益性公墓
扎實推進惠民殯葬政策改革,是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的重要舉措。鄭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國強說,2011年鄭州市首次實施了4項基本殯葬服務項目費用減免政策,補助標準為810元,2012年將惠民殯葬補助標準提高到932元。十年來,共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1.2766億元,惠及群眾139422人。
2020年,市委、市政府將調整惠民殯葬服務項目和補助標準寫進了文件,進行了部署。文件明確,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將由原來的減免4項基本殯葬服務項目增加到6項,惠民補助標準由932元/具提高到1500元/具,實現了基本殯葬服務項目免費全覆蓋。
市區內遺體接運費、3天遺體存放費、遺體火化費、衛生防護用品、骨灰盒、1年骨灰盒寄存費全免。明確超出惠民殯葬服務補助項目、標準的部分由喪屬自行承擔,少于或低于惠民殯葬服務補助項目、標準的部分據實結算減免。
在增加惠民殯葬項目和提高補助標準的同時,鄭州還不斷完善各項殯葬服務保障措施。2020年實施了殯儀館設施綜合提升改造,全市殯儀館所有火化設施全部達到環保標準,治喪環境明顯改善。
鄭州積極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到2021年底,全市計劃建成8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和75個鄉鎮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公墓,實現殯葬基礎設施縣(市)、鄉鎮全覆蓋,滿足人民群眾“逝有所安”的需求。
據了解,鄭州建立了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機制。自2020年4月起,對采取樹葬、草坪葬、花壇葬、骨灰存放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符合相關條件的,每具遺體骨灰給予喪屬1000元補助,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節地生態安葬。
今年清明節鄭州殯葬服務將實行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
清明假期即將到來,又到了一年一度慎終追遠的時候。今年鄭州市所有的殯葬服務機構的現場祭掃服務是否恢復正常?
鄭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蔡旭堯介紹說,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工作形勢趨緩,鄭州市處于低風險地區,但是外防輸入的壓力仍然較大,為保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滿足祭掃需求,他們對清明節祭掃工作提出了下列要求。
一是在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預約、錯峰、限流的方式提供現場祭掃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祭掃需求。廣大市民朋友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預約的方式,預約進行現場祭掃,并配合做好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保持1米以上間隔距離等疫情防控措施。
二是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植樹緬懷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豐富清明節日內涵,推動殯葬移風易俗。
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引導群眾選擇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為。推廣宣傳節地生態安葬,持續開展“清明雨綠色風文明行”免費樹葬和節地公益生態葬活動。
積極創建“無煙陵園”,繼續開展社區公祭、代客祭掃、“鮮花換紙錢換鞭炮”、“黃絲帶寄哀思”、“卡片寄語”、“時空信箱”等活動,倡樹低碳環保的文明祭祀新風。
三是努力提高祭掃服務水平。把提升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作為當前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努力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溫馨的服務。
今年將加強城區移風易俗長效機制工作落實,強化聯合執法,大力整治違規經營紙錢冥幣等迷信用品現象,堅決制止和清理城區街道、公共場所焚燒紙錢冥幣行為。記者 劉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