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在家里被丟棄,在分揀中心可都是寶。近日,鄭州高新區(qū)生活垃圾分揀中心投入使用,剩飯剩菜、枯木樹枝,甚至連裝垃圾的塑料袋,在這里都能經過一番處理,成為回收再利用的寶貝。
“機械手”挑揀雜物平均一秒一次
據公開數據統(tǒng)計,廚余垃圾是所有生活垃圾中占比最高的,占近六成。如果哪一天,你在廚房扔掉的剩飯剩菜也變成了家中用電,可別覺得驚訝。
1月21日,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高新區(qū)生活垃圾分揀中心看到,高新區(qū)的廚余垃圾經專車運來后,均勻進入輸送板。
在處理車間,密集的處理設備讓人眼花繚亂。高新區(qū)生活垃圾分揀中心技術員李珂介紹,廚余垃圾開始處理后,先人工篩選出玻璃、磚塊等堅硬物品,以免對設備造成損傷,隨后,經過破袋破碎、滾筒篩分和磁力分選(分出金屬)、脫水,直徑較小的廚余垃圾就變成了含水率在60%以下的有機物料,這種含水率已經可以焚燒發(fā)電。
而剩余的混合著大塊雜物的廚余垃圾,還要經過“機器人”的檢驗。
記者看到,在智能分選車間,兩只“機械手”快速地挑揀著塑料。工作人員說,可以設定塑料、紙張、泡沫等,隨后混合物料圖像會被快速識別,“機械手”得到指令后抓取該雜物,“最快的時候一分鐘能抓60次,剩余的廚余垃圾經過脫水也將制成有機物料。”
“目前,經處理后的廚余垃圾用于焚燒發(fā)電,將來還計劃用于堆肥處理。”李珂說。
裝垃圾的塑料袋在這里也能回收再利用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只要進到分揀中心的生活垃圾,都各有用途。
經磁力分選的金屬,和其他可回收物一樣被貯存起來,由下游企業(yè)回收再利用;道路上的枯木樹枝和不用的大件垃圾,經粉碎后也能制成優(yōu)質的燃料;回收來的廢舊紡織物,品質較好、成色較新的,經規(guī)范處理后送至愛心捐贈機構或二手回收市場,品質一般、存在破損的,破碎后用于制再生纖維等。
另外,市民扔垃圾常用的塑料袋,在這里分揀后也能回收再利用。
李珂介紹,目前的廚余垃圾中含有不少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經過層層篩選后,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板等塑料制品,在該中心也會進行壓縮打包,下游企業(yè)再經清洗、溶解,制成塑料制品,廣泛用于工業(yè)領域。
垃圾處理規(guī)范不?市民將來可當“云監(jiān)工”
現在,城市管理都講究“智慧化”,垃圾處理也不例外。
在該分揀中心的宣教中心,搭建起的智慧平臺不僅能監(jiān)控園區(qū)設備運行情況,還能掌握小區(qū)垃圾桶的滿溢程度、垃圾收運車的狀態(tài),并實時調度,平臺分析出的垃圾分類數據,也將為城市管理部門下一步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撐。
垃圾是怎么一步步運輸的?分揀中心是怎么處理生活垃圾的?處理得規(guī)范不?市民將來可以當“云監(jiān)工”。李珂說,后期,高新區(qū)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將開放“云監(jiān)工”網絡端口,生活垃圾從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到末端處理,全程都是開放可見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幫助居民更好地樹立垃圾分類意識,進一步提高居民參與度,讓大家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
按說廚余垃圾都是一些剩飯剩菜、果皮等,但河南商報記者在該分揀中心看到,剛運來的廚余垃圾中,玻璃瓶、塑料品,甚至是成袋的水泥等不在少數,工作人員也在不停地將這些“異類”挑出來。
“這說明市民前端分類得還不太好,也給我們后期處理帶來很多麻煩。”李珂說,之前有市民質疑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缺失,現在生活垃圾有了規(guī)范處理,也希望市民在前端做好分類投放,共同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延伸
今年5月前鄭州各區(qū)都將擁有生活垃圾分揀中心
1月21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分類辦了解到,目前鄭州市的中原區(qū)、經開區(qū)、鄭東新區(qū)、高新區(qū)、管城區(qū)、航空港區(qū)的生活垃圾分揀中心都已開始運營,二七區(qū)已經建好,即將投入運營,金水區(qū)計劃春節(jié)前試運營,惠濟區(qū)正在加緊施工,預計4月份可以試運營。
也就是說,今年5月前,鄭州各區(qū)都將有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全域生活垃圾將實現閉環(huán)處理。(記者 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