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四五’末生產總值要突破5000億元”,1月6日,許昌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全會總結過去,謀劃未來,定下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5000億能否完成?
“十三五”期間,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許昌市“換擋不失速”,全市生產總值有望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速7.1%左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今年省委全會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要再打造兩個以上生產總值超5000億元的城市。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許昌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實際,許昌市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提出“十四五”期間,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
“我們只有保持7.5%以上的增速,才能完成5000億元的目標,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許昌市市長史根治表示。
為何是7.5%以上的增速?
一是符合實際。去年受疫情沖擊,全市經濟總量基數較低,但經濟運行逐季向好、全面恢復態勢持續鞏固,“十三區”期間的年均增速已經達到7.1%,今年經濟增速應該會得到明顯提升。再加上許昌市產業基礎堅持,實體經濟發展健康,實現7.5%以上的增速具有堅實支撐。
二是保持增長態勢十分重要。許昌市多年來經濟保持逐年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平穩健康,延續良好的發展態勢,為“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至關重要。
為完成目標該如何做?
為完成預期目標,今年許昌市重點部署了以下工作:
·千方百計保護市場主體。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力爭新增主板上市企業1家、直接融資135億元。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抓好220個以上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100億元以上。
·全面促進消費。進一步挖掘縣鄉消費潛力,高標準推進城鄉高效配送示范城市建設,加快完善農村流通體系,促進城鄉商品和服務雙向流通。
·推動外貿平穩增長。高水平籌辦第3屆發制品跨境電商大會,提升發制品出口優勢。
·突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引導100家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爭創省級智能工廠(車間)10家、綠色工廠3家以上,增加上云企業1000家。
·積極發展新經濟。新建5G基站2700個,加快“互聯網+政務”、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建設。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培育壯大一批省級創新龍頭企業、“瞪羚”企業和科技“雛鷹”企業。
·深入實施英才計劃。新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個以上,新增1—2個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
·加快鄭許一體化建設。加快鄭許市域鐵路許昌段建設,有序推進6個市域鐵路站點小鎮、忠武路沿線、“雙創”宜居示范區魏都片區等重點區域開發。
·突出宜居之城建設。抓好毓秀路、天寶路等7條主干道路動能完善工程,扎實推進125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增供暖面積150萬平方米。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建高標準農田6萬畝,糧食面積穩定在650萬畝以上。新增示范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100家。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基本達到100%,完成10萬戶省定戶廁改造任務。
·加大開放招商力度。每季度開展一次專題招商活動,以拓展“豫滬”合作為重點,持續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對德合作,加快中德(許昌)產業園和中德(許昌)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
·持續壯大民營經濟。新增“小升規”企業100家、“隱形冠軍”企業5—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
新征程重任在肩,展望2035年,許昌市將力爭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競爭力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記者 董學彥 竇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