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洛陽瀍河區組織縣級以上干部及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90余人對三季度的14個重點項目成果進行了集中觀摩,其中,大城建項目7個、大產業項目3個、大民生項目4個,并專題召開“比項目、出亮點、見成效、評優劣”活動動員部署會,全力推進第四季度重點工作。
今年以來,瀍河區委區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開放引領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指示要求,結合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精神,主動謀劃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9月份,瀍河區共簽約項目10個,總投資358億元,并以“大城建”“大產業”“大民生”為抓手,著力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健康產業集群,以實際行動支持省市重點項目,全力服務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
“大民生”做實事,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心理疏導室、健康評估室、康復室、餐廳、雙人間……在瀍河區君瀾灣小區41號樓2層,樂養居·華林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已經建設完畢,馬上就要投入運行。“預計容納260人次,還能為周邊小區的老人提供三餐服務。”項目相關負責人甘元隆告訴記者。
據了解,樂養居·華林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引進了全國最先進的養老機構——光大養老經營管理,管理水平高、服務項目全、經營理念新,投入運營后,可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精神慰藉、心理咨詢、健康服務、緊急救助、康復理療、文化娛樂,以及“助餐”“助浴”等養老服務,能夠滿足周邊老年群眾的養老和文化娛樂需求。
除了養老服務,瀍河區還建設了瀍河回族區第一幼兒園,配套建設大、中、小共21個教學班,同期配建有繪本館、美術館、科技館、音體室、教研室、建構游戲室等功能室。第一幼兒園項目是解決教育西高東低問題的起點,也是瀍河區委區政府加快小區配套建設,徹底破解孩子入園難、入園貴,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實際舉措,更是惠及轄區居民重大民生問題的好政策。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20年,瀍河區確定了10件20項民生實事,涉及教育、醫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創業等領域。第四季度,瀍河區將進一步加快推進衛計委綜合服務大樓、鄉辦和社區用房改善等項目,更加關注民生,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大城建”強基礎,全面改善生活環境
改造前的東關大街,在不少老洛陽人心中就是“臟、亂、差”的代名詞,是很多洛陽人不愿意經過的地方。為徹底改變東關大街面貌,區委區政府對東關大街和銅駝暮雨實施了全方位、高質量的提升改造,改造中不但注重保留古色古韻、民族風情,還積極融合“絲綢之路”“孔子入周問禮”“洛陽八景”等文化符號。改造后的東關大街和銅駝暮雨,面貌煥然一新,石板街道整潔干凈,仿古建筑整齊劃一,特色商品琳瑯滿目,文藝演出精彩紛呈,各種美食香味四溢,美化彩燈如夢如幻,現在這里可以賞美景、品美食、觀民俗、坐游船,已成為洛陽新的“網紅打卡地”。
剛剛過去的央視秋晚讓洛陽進入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城市前10名。作為洛陽市的“文旅寶藏地”,瀍河區積極借勢,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努力為洛陽文旅融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類似于這種改善城區環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大城建”還有很多。朱櫻湖拆遷項目是“四河同治”中瀍河綜合整治配套項目,在改造前是污水溝,經過治理變成了環境優美的游園,改善了周邊人居環境;龍泉驛站進一步完善了瀍澗大道市政功能,滿足了人民群眾學習休閑的迫切需求;洛陽黨史紀念館項目通過改造提升,將打造成為集黨史陳列、黨建教育為一體的大中型紀念性博物館,是全市乃至全省極具代表性的紅色教育基地……
四季度,瀍河區將進一步加大城市征遷力度,三川大道、中州渠征遷、北盟路改造征遷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軌道產業園配套道路建設,玄武門大街、新街北延打通等工程;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大攻堅力度,確保全面完成2020年60條背街小巷、4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任務;在瀍澗大道、三川大道等區域,增加口袋公園、城市驛站等便民設施,積極推進“綠化、花化、美化、香化”的“四化”瀍河建設,全面改善生活環境。
“大產業”抓項目,吸引企業落戶本區
穿好防靜電服、戴好鞋套和帽子,走進洛陽軌道交通裝備電氣產品檢修基地,機箱插件檢修區、牽引變流器拆解區等各個區域分工明確。“可別小看了這個電路板,就相當于一個機器的‘大腦’,技術人員正在給大腦做檢查。”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指著一個小小電路板向大家介紹。洛陽軌道交通裝備電氣產品檢修基地項目依托中車時代電氣公司提升軌道產業技術,在軌道交通產業園的發展中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目前主體項目接近尾聲,設備調試完成,已經投入使用,廠房已建設完成,該企業的入駐是瀍河區工業領域的一個亮點,也是軌道交通產業本土化生產的一個起點。
同樣是瀍河區重點產業的中原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將引進200家左右軌道交通產業及其上下游相關高新技術企業,年產值150億元,形成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打造瀍河經濟發展新高地。
沒有項目就沒有經濟,產業要依靠項目。四季度,瀍河區將緊盯市場趨勢,聚焦軌道交通、商貿物流、醫療康養、文化旅游、新經濟等五大產業,著力謀劃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支撐性強的重點項目,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市項目庫。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親商、安商、富商”已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和自覺行動,“親清”的政商關系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瀍河。
今年前三季度,瀍河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活力增強、質量提升,發展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步顯現。瀍河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瀍河區主要經濟指標力爭進入全市前9名、城市區前5名,其余各項工作都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好表現。“比項目、出亮點、見成效、評優劣”活動也將作為統攬四季度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設在建產業項目,做好未來產業項目謀劃,大手筆做好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三篇文章”,全力干出“瀍河加速度”,為打造美麗新瀍河、發力建設副中心貢獻力量。(記者 郭帥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