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文化先行。漢服是中國人的臉面,是中國人的皮膚,是華夏兒女精神氣節的凝集,閃爍的是幾千年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燦爛光輝。
11月6日,中原首屆千人漢服秀暨首屆中原漢服文化節在河南鄭州如期舉行。活動由華夏漢服社、中國漢服社總部、華夏慧客廳、慧所國學館幼兒園、河南省高校青年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河南電視臺小報記者俱樂部協辦,并獲得了恒大·悅龍臺等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河南電視臺、新浪、搜狐、鳳凰、騰訊大豫網等30多家媒體共同聚焦這場盛事。
下午三點,鼓樂齊鳴,伴隨著悠悠古韻,來自省內各大高校的青年學生身著傳統漢服,邁著優雅沉穩的步伐登臺亮相。華夏漢服社負責人稱,“我們積極舉辦漢服文化節、漢服秀等傳統文化活動,不斷創新行銷及推廣漢服的方式與渠道,是為了將漢服所承載的“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內核有效地、廣泛地教化于人,寓教于樂;我們竭盡全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了解漢服,重拾漢服,最終的目的是號召中華兒女齊心協力,重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道德文明。”
俊秀嫦娥舒廣袖,薪火眷眷且為漢魂舞?;顒蝇F場,由華夏漢服社、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校等同學們共同帶來的大型漢舞表演“禮儀之邦”,一襲紅裝素裹,揮我大國恢弘!
吟誦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公認的中國文化獨特魅力之一!由華夏漢服社老師指導編排、高校漢服文化社團學生代表演繹的“吟誦”——《詩經。小雅。鹿鳴》,悠長婉轉,如林籟泉韻般悅耳動聽,深入人心!主辦方華夏漢服社還為高校學生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成人禮儀式,場面莊嚴神圣,甚為壯觀!華夏漢服社副社長張勇先生、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副主席程建庭老師、河南省校園文化藝術促進會禮儀導師劉東志老師、鄭州市吟誦學會常務理事王健老師、河洛康家研究院院長李俠老師、中國著名女書書法家胡愛芬老師作為正賓親自為同學們加冠、及笄,見證了同學們的成人禮!給眾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集體回憶。最終,活動在“我的漢服夢”攝影大賽意猶未盡的歡欣氣氛中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規?;蛟S不是史上最浩大,影響或許不是歷來最廣泛,但意義可謂非凡無比?!渡袝x》注“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冕服即漢服,華夏即穿漢服的中國人。華夏族易名為漢族,在公元前202年,漢服、漢字、漢語等正式奠定。華夏族是漢民族的前身,也是中華民族的文明源頭。我們是“中華子孫”、“華夏兒女”,海外游子們是“海外華人”。而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對于中國人來講,漢服是“魂”之所系,對于漢服而言,中原是“根”之所駐,漢服與中原,一脈相連,不可分割。因此,千人漢服秀的成功舉辦,在中原乃至全國實屬創舉。
漢服,四千年漢文化積淀的民族服飾,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和信仰,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褒衣博帶之間,展示了華夏兒女特有的含蓄、內斂、儒雅、秀美,彰顯了華夏民族禮儀之邦的風采。
華夏漢服社是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商標總局批準注冊的“漢服”商標的唯一合法擁有者。華夏漢服社開創了全新的聯合模式,以推廣漢服為支點,在全國搭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實體陣地。目前,山東濟寧、北京大興、深圳、浙江西塘以及河南南陽、開封、洛陽等地的華夏漢服社分社紛紛成立,慧所國學館幼兒園、漢服攝影、漢服租賃、漢服婚禮、漢服公益等在各地蔚然成風。
本次活動充分展現了漢服作為“中華民族之表”的獨特魅力,有效調動了青年學生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了優秀傳統禮儀的廣泛傳播,有利于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大地弘揚了我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泱泱大國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