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丨7月2日上午,鄭州市區民辦小升初綜合素質階段性評價舉行。許多考生在家長的陪伴下,一大早來到評價地點,迎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考驗”。
往年,每所民辦初中都有自己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法。今年,鄭州市區民辦初中采取“聯合評價、成果共享、自主錄取”的辦法,在評價材料的選擇和評價工具設計上,完善為民辦初中學校聯合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
那么,此次評價與以往有何不同?大河報記者就此對話第三方專業機構,解析此次評價活動。
四問小升初階段性評價
1為什么說是評價,而非考試?
據了解,第三方專業機構表示此次的活動被命名為“評價”,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考試”,是想向社會傳遞一種變化的信息:學校對于學生學業水平的評判,正在從“知識考試”逐漸轉化成“能力考查”。
在“知識考試”模式中,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反復操練是學生取得高分的關鍵因素;但在“能力考查”模式中,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發現不同場景下知識的有效性與適用性,才是更重要的。
在此次評價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新鮮的題型。比如在閱讀了孟母三遷相關的材料之后,讓學生暢想如果孟母穿越到了今天,她會在哪里建學校?
如果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只是一味地做題,死記硬背各種“經典題型”,那么他們乍一看這些題目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慌張。但只要學生愿意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分析,就不難發現,這些看似很“生活化”的題目,完全可以用自己在小學中學習過的知識來解答。
此次評價的問題設計,特別注重考查學生在解答過程中體現出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透視學生所具有的思維品質。
2此次評價如何避免出現“神題”?
第三方專業機構解釋:評價工具的設計既要兼顧鄭州市六年級小學生大致的學業與能力水平分布等方面的要求,也需要在此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區分度。另外,我們也不提倡通過偏題、怪題來為難學生。
此外,我們的設計內容與以后的新高考改革接軌,這樣以保證讓每一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又幫助民辦初中找到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生源。
3為什么評價中有語數外分科?
第三方專業機構表示,這次評價活動還有一個明顯的不同,是專門設置了一個“綜合科目”。首先,國家課程方案中的每一門課程在學生成長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評價內容如果窄化了課程學習的領域,必將導致錯誤的教學方向;其次,整個評價活動應該都是“綜合”的,而不是語文歸語文,數學歸數學這樣分置的科目。
經過反復論證,考慮到學生們平時畢竟是比較熟悉語文、數學、英語等方面的學科學習,一下子改變的話容易造成學生的不適應。所以我們只是在語文素養、數學素養、英語素養之外再設置了一個“綜合素養”。
由于是第一次嘗試,所以今年的“綜合素養”只是采取等第制的方式計入評價結果,并沒有計算具體的分值。
4 22頁的評價內容是否量過大?
第三方專業機構稱,內容的量不能以頁數來進行衡量,其實學生要完成的任務答題卡只有一張。評價工具上更多的提供的是材料性的內容,有可能一道題的材料就能占到一頁,甚至還可能更多,比如閱讀理解。
而且,由于評價涉及“五個維度”,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學業發展、科學素養、興趣特長等各個方面,所以從專業角度來講,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評價內容來進行支撐,評價的結果才能更有效。
在正式進行評價之前,我們經過反復測算,一名普通的六年級小學生,是可以在給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的。
在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過程當中,學生對自身時間的管理能力也是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評價開始前,也對學生們進行了提示。
相關提醒
一次評價,結果共享,民辦初中自主錄取
今年,鄭州市區民辦小升初綜合素質階段性評價由各民辦初中學校聯合進行,不多次組織進行。
綜合素質階段性評價結束后,第三方評價機構將把畢業生的評價結果分派給志愿學校,由民辦初中綜合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確定預錄學生名單。被預錄的畢業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去該學校辦理相關手續。
如果畢業生同時被兩所學校錄取,則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學校。
如果兩所學校都沒有錄取該畢業生,則該畢業生可按照“免試/相對就近入學”原則,參加鄭州市區小升初就近分配,到公辦學校就讀。
據了解,7月8日8點之后至7月10日,民辦初中將通知入圍學生名單,有意向了解學生情況的家長可以到學校查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