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召開2021年度工作大會,會議全面回顧總結“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航空港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安排部署“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發展藍圖。會議確定了力爭到2035年把航空港實驗區建成一座“國際美好”航空新城的遠景目標。
“十三五”時期是航空港實驗區成規模、立新城的關鍵期,多項工作取得突破式增長。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1041億元,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568億元,同比增長10.8;樞紐建設加速推進。鄭州機場航空貨運達63.94萬噸,同比增長22.5%,增速排名全國大型機場第一,“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地位進一步提升;開放體系不斷完善,全區進出口總額達4447億元,全省、全市占比分別達到67%、90%;產業培育加快升級,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產值實現十連增,合晶、東微、浪潮、鴻運華寧等一批高質量“頭部”項目簽約入駐、建成投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一網通辦”率提升至88.27%,“一件事”達到340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100%。全區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建成投用各類學校、幼兒園29所,全區各類學校達到198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到237個、醫療床位數2748張。已開工安置房2068萬平方米,已建成投用1222萬平方米,已回遷群眾127240人。
2021年航空港實驗區將聚焦創新驅動,持續深化“人才+項目”戰略,強化與高校院所合作,力爭全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新引育科技型企業50家以上。聚焦“2+1樞紐體系”,緊抓機場、高鐵南站、薛店物流基地“2+1”樞紐體系,持續完善以航空樞紐為帶動的多式聯運體系,確保高鐵南站建成投用、機場三期全面開工。會議還給出了航空港實驗區“十四五”發展藍圖,提出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生命線,以開放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為保障,以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大樞紐、開放大門戶、航空大都市,力爭到2035年把航空港實驗區建成一座“國際美好”航空新城。記者 聶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