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不是新鮮事兒,但過往一段時間,造車新勢力急速擴容,并陸續公布造車進展。李彥宏表示百度造車公司已確定CEO人選、華為正式進入車載智慧屏領域、富士康新電動汽車平臺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新款汽車……在這些消息催化下,相關造車概念股票也應聲大漲。
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有著不錯的發展,宇通新能源客車長期位居行業龍頭地位,森源新能源汽車等本土品牌積極參與,上汽集團、恒大汽車、東風日產、奇瑞等全國知名整車制造企業也加速在豫布局,它們共同形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河南力量。
造車新勢力急速擴容,
大塊頭企業換個戰場再戰
時下的車市,除了被各路造車新勢力攪得天翻地覆外,科技巨頭也不甘寂寞要來分一杯羹。進入2021年不足倆月,“各路諸侯”不時透露新能源造車動向,諸如百度、華為、富士康、京東等,紛紛向新能源汽車新戰場集結。
2月18日,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百度新組建的智能汽車公司正在不斷發展,已確認首席執行官(CEO),也敲定了新車的品牌。李彥宏稱:“一般一個新的電動汽車產品從立項到推出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合資公司的時間表也類似。”
2月20日,富士康科技集團的一位高管表示,公司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新款汽車,此舉標志著這家電子產業巨頭在進軍汽車領域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華為也宣布正式進入車載智慧屏領域。1月25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公開宣布,華為打造的鴻蒙系統也可用于車載系統。
京東方面也不甘示弱。2月8日,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京東自動駕駛”商標,涉運輸工具、科學儀器等國際分類,商標狀態顯示為“商標申請中”。
不同行業巨頭為何同時看上新能源汽車這塊肥肉?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究竟發展如何?
來看一組數據,2021年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實現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增長7.5%和10.9%。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呈增長趨勢,表現均明顯好于上年。
今年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9.4萬輛和17.9萬輛,同比增幅高達285.8%和238.5%,接近2.5倍,且連續7個月刷新當月銷量歷史紀錄,新能源汽車迎來開門紅。
由此可見,伴隨著各巨頭陸續入局造車,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各路資本與科技巨頭看好的產品。
“造車新勢力”攪動資本市場,
概念股板塊3天整體上漲5.83%
對于“造車新勢力”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資本市場給出了不同的回應。
2月18日,李彥宏透露百度造車新進展,2月19日,百度美股股價上漲14.06%,百度概念股當天上漲超過3%。
2月19日,媒體曝出,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將親自帶隊。當天,小米港股股價上漲6.42%,小米概念股上漲2.8%。雖然之后小米官方對外界回應稱,“一直有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發展,未到立項階段”,但小米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相比百度、小米造車消息放出后股價大漲,吉利造車的消息并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積極回應。
2月20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透露將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2月22日周一股市開市,截至下午收盤,吉利港股股價下跌2.56%。
資本不斷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帶動了相關概念股的火熱,整體股價不斷走強。
據Wind數據,共有56家A股上市公司被列入新能源汽車概念股。自2月18日至22日,包含上游原材料、中游“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下游整車制造的新能源車概念股連續飄紅,累計上漲5.83%,成交額達4320億元。
新能源汽車帶來新體驗,
但仍面臨續航短、充電難等問題
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它們與傳統的車企相比有哪些優勢?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哪些新的消費體驗?
河南省汽車行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朱志芳表示,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在造車時兼容了多種高科技技術,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體驗。比如,配備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可在車道保持、自動泊車、剎車、倒車和行車等方面輔助駕駛員。
在感應系統方面,在汽車將要進入光線較暗的隧道、車庫等地方時,車燈會自動打開;當有雨水快要落到前車玻璃上時,雨刷的感應系統也會自動啟動。
但是,在給消費者帶來新鮮體驗感的同時,新能源汽車還存在延期交付、續航里程短、智能化不足、充電不便利等問題。
“新車無法量產,造出來的車質量問題頻發,這對造車新勢力廠商來說是決定生死的關鍵瓶頸。”一名業內人士稱。
在續航里程方面,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多數在300公里~500公里之間。而遇到寒冷冬天,電池的續航里程更是大打折扣。
2020年冬天,網友調侃新能源汽車“開空調車到不了公司,不開空調人到不了公司”,這實際上包含著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能、損耗速度、充電速度、續航能力等方面的期待。
也正因為如此,蔚來汽車的年度發布會上,其超1000公里的技術成為消費者矚目的亮點。
朱志芳表示,隨著汽車智能化升級,芯片大概率也將代替發動機和變速箱,成為未來汽車產業“卡脖子”的關鍵零部件。提前預判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的當務之急。
此外,新能源汽車主用車過程中的充電問題也飽受詬病。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還不夠完善,一旦找不到充電樁停車場或者充電車位被占用,電動汽車或許隨時會撂挑子。
針對以上問題,去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提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河南共有14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
去年產銷量是2015年的2.2倍
近幾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集群度不斷得到提升,汽車及充電樁、充電站的推廣應用成效也較為明顯。
據河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33萬輛,占全國總量的6.8%。
在生產與銷售方面,目前河南省共有14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14家新能源改裝車企業錄入國家《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銷4.9萬輛和4.8萬輛(占全國總量的3.6%和3.5%),是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2.2倍。
“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河南省在智能網聯客車、5G車載終端及天線、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駕駛行為分析、信息安全、圖像智能識別技術方面位于全國的領先地位。”河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河南省將從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大力培育關鍵零部件產業、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如今,在鄭州宇通、上汽鄭州、東風日產、開封奇瑞等骨干企業的帶動下,全省汽車工業的集群效應不斷突顯,全省整車發展呈現以鄭州為主、開封為輔,許昌、洛陽、三門峽等地共同發展的態勢,其中鄭州整車產量占全省80%。
而焦作、新鄉、鶴壁等眾多零部件骨干生產企業生產的轉向器、動力電池等10多種零部件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天海集團汽車線束、電子插接件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在20%以上。
此外,2015年,多氟多收購紅星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造車領域;2019年,鄭州的恒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落戶鄭州,總建筑面積為296339平方米,項目建成后,一期最大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2021年,河南森源集團與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鼎榮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聯袂打造名為自由汽車的新能源汽車……
對于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未來規劃,河南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濤曾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河南省將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做大做強汽車產業,鞏固客車優勢,發展乘用車和專用車,建設5000億級汽車制造基地;特別是,加快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氫燃料電池客車研發和示范應用,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示范區,力爭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1000億元、2000億元。”(記者 王磊彬 丁洋濤 陳玉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