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第一頭夏南牛在“夏南牛之父”祁興磊與科研團隊20多年的培育下誕生。近年來,在科研人員不斷努力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夏南牛產業如今已發展成為泌陽縣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成為老百姓的“致富牛”。
科研助力“致富牛” 家鄉就業喜雙贏
2014年,在外務工的泌陽縣馬谷田鎮羅橋村村民張士春選擇回鄉養殖夏南牛。與外出務工相比,在家鄉致富為他帶來了更多的收入和喜悅。
“現在的收入可比打工的時候好多了,尤其是這兩年,市場特別好。”張士春說,夏南牛育肥快、肉質好,來買牛的回頭客特別多,根本供不應求,一頭7、8個月齡的夏南牛帶來的凈收入能超過1萬元。
祁興磊科研團隊中的研究員林鳳鵬介紹說,夏南牛是以法國夏洛來牛為父本,以本土的南陽牛為母本培育而成。與進口牛相比,夏南牛耐粗飼、易管理、適應性強,同時體型大、產肉多,每頭牛能為養牛戶增加2000元-3000元的收入。
據養牛戶介紹,近幾年國家鼓勵肉牛養殖,對于存欄10頭牛以上的養牛戶,政府給予每頭300元-900元的補貼。因此,絕大多數的養牛戶存欄量都在10頭以上,每年凈收入至少能達到10萬元。
由于夏南牛養殖成本低、銷路好、效益高,近幾年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都選擇了回家就業,既能照顧老人小孩,還能通過養牛致富。
政策推動“商品牛” 百億產業促振興
夏南牛品種審定命名后,當地政府成立了“夏南牛產業開發指揮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和財政支持。
2017年,為了完善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泌陽縣引入肉牛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了夏南牛產業園,形成了集科研開發、種源供應、規模養殖、商貿物流為一體的全鏈條產業。
目前,夏南牛產業在泌陽縣已帶動建成了兩個存欄超2萬頭的肉牛規模養殖場、兩條單班15萬頭肉牛屠宰加工線項目、年產8萬噸的肉牛精飼料加工廠和年產30萬噸的生物有機肥加工廠。
為保證銷路暢通,泌陽縣構建了貫通全國的物流配送體系,在沃爾瑪等大型商超建設直營店100多個,打造網絡終端3500家,入駐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
泌陽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王懷軍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縣夏南牛存欄39.5萬頭,全產業鏈產值超150億元,帶動10萬多人就業,幫助近3萬人脫貧,為泌陽縣貢獻稅收超1億元。
持續探索“科研牛” 創新發展助“三農”
“夏南牛之父”祁興磊表示,科研團隊將繼續圍繞夏南牛這個品種,“逐步把夏南牛品種打造成一個品牌,真正實現一個品種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經濟。”
林鳳鵬介紹,目前科研團隊正在研發夏南牛“無角新品系”,預計在明年作為一個新品系申請,逐步向市場推廣。“有了‘無角新品系’,每頭牛能為養牛戶多帶來至少2000元的收入。收入高了,大家的日子肯定也越來越好了。”
王懷軍表示,當地政府將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推出一系列扶持、補貼和獎勵措施,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鼓勵科技創新,預計在未來5年內新增投資30億元,帶動新增就業超過1萬人。
宋仁旗是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質檢員,也是回鄉就業的一員。“在家門口就業,收入不錯,還能顧家,比之前好很多。”作為質檢員,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夏南牛的未來前景越好,我的未來肯定也不會差。”(記者 李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