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10月19日,我們再次來到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鄒莊村趙灣組村民魏國安家。
與三年前的不同的是,一大早不是一家人扛著農具下地干活,而是魏國安的老伴兒朱同娥已經和兒子魏祥麟一起騎上電動摩托車到村頭的帶貧企業信陽港豐蛋品公司上班。魏國安則扛著掃帚到村文化廣場打掃衛生去了。
信陽港豐蛋品公司就建在離他們家800米處的村部對面,是村里招商引資企業。落戶鄒莊村后,扶貧工作隊及時與企業建立聯系,經理趙恒主動與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結對。目前已有近11戶貧困農戶通過企業帶動脫貧。公司2019年被評為“全市‘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先進企業”。經理趙恒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
車間里,機器轟鳴,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十幾名工人站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的拌料、運料、裝料、選蛋、上蛋、包裝,一派繁忙景象。
在一條生產線的頂端,朱同娥正在全神貫注操作的,手拿一個特制的吸蛋器,眼疾手快,不停的往傳送帶上放雞蛋。她的職責是把雞蛋放到正在快速行走的傳送帶上。
今年56歲的她,面色紅潤,沒有了往日的愁容,比3年前胖了些。從她的氣色上看,她家小日子比三年前舒心多了。
在另一條生產線的末端,正在埋頭裝變蛋的魏祥麟也比三年前也稍微胖了一些,生活的如意寫在臉上。他的職責是把變蛋從生產線上撿到筐里,扎袋、封口,然后碼垛堆放。
昔日,男主人魏國安在插秧抽水時被手扶拖拉機軋斷肋骨,骨傷剛好,又在醫院查出了肝硬化、脾大、消化道靜脈曲張等疾病......從2011年開始,他們家接連遭遇不幸,朱同娥帶著魏國安南到武漢北到鄭州治病,借遍親朋好友,花去醫藥費10多萬元。就在一家人一籌莫展之際,精準扶貧全面啟動,魏國安家2015年被明港鎮政府列為精準扶貧對象。
為了幫助魏國安一家人盡快脫貧,扶貧工作隊動員魏國安加入了村里的香蔥種植合作社,合作社免費向他傳授香蔥科學種植和管理技術。后來,又動員他在外打工的兒子魏祥麟回鄉種植香蔥。
“種植香蔥那幾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我流轉了幾畝地,規模不大,收入還可以,最后我們家脫了貧,還在107國道旁買了兩間門面。這兩年,到廠里上班后,談了對象,生了一個兒子!”談及往事眼前,魏祥麟滿臉的滿足。
“后來,村里來了企業,我們就把土地流轉出去了,我和兒子都上班了,我老伴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扶貧工作隊就讓他在村里公益崗位上班,在村里打掃衛生。一家三口都上班領工資了!”朱同娥忙樂呵呵的補充道。“現在兒媳婦也娶了,孫子不到一歲,兒媳在家看孫子。我既能掙錢又能顧家。再過兩年孫子長大了上幼兒園,媳婦來上班,我回家看孫子!”說起眼前和未來,她高興的臉上笑開了花。
“主要是他們都不容易,我這12個工人,有5、6個都是像朱同娥一樣的貧困戶,能幫就幫一把唄!”經理趙恒當被問及吸收貧困戶就業時說道。“這個村是遠近聞名的香蔥種植基地,我要利用這一優勢,把香蔥加工增值,把雞蛋產業鏈拉長,增加蛋糕、蔥油餅等產品。到時候又可以吸納三、四十位農民工就業。一個月以后你來看這里更熱鬧了!”
信陽市平橋區農業農村工作局負責同志說,魏國安家這幾年的變化,只是平橋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產業帶貧的一個縮影。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平橋區已向各鄉鎮發出了總攻動員令,目前全區建在村頭的帶貧企業已達到76家,吸納11093位農民在家門口的企業和合作社勞動致富。(記者 龔雪 萌友 王友 姚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