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會上正式發布《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
洛陽是洛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作為“群主”的洛陽,又將如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領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宛康表示:建設洛陽都市圈,是洛陽順應區域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舉措,也是洛陽“十四五”發展的重大任務、重大機遇。
據了解,前期洛陽會同濟源、平頂山、三門峽合作制定了“洛濟33條”“洛平30條”“洛三32條”等融合聯動發展措施,推動協同一體化建設。洛濟深度融合已經率先啟動,旅游年票合二為一,開通了城際公交,濟源東站到洛陽高速免費通行,固定電話資費同城化。這些措施已經初見成效。
下一步,洛陽市將和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四個兄弟市一道,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標準完善都市圈規劃體系。都市圈發展規劃發布之后,我們將緊密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及時跟進編制生態建設、交通一體、文化旅游等專項規劃,盡快形成多規合一、有效銜接的規劃體系,確保洛陽都市圈規劃落地落實見效。
二是統籌推進產業互補協同發展。洛陽都市圈內部產業體系較為完備、特色鮮明、互補性強。我們將立足各市優勢,構建洛濟、洛汝、洛澠、洛鞏產業帶,推進洛陽—平頂山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培育裝備制造、高端石化等優勢產業集群,形成一體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到2025年都市圈內百億級制造業企業數量達到30個。
三是高效推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交通一體化是建設洛陽都市圈的重要基礎支撐。我們將依托連霍、二廣等環城高速,規劃建設“三環五縱五橫八放射”高速公路網絡,打造“六橫四縱”國道主骨架,規劃布局“一環線六放射”快速路系統,形成與濟源、孟州、汝州、義馬等地的快速聯系通道,構建1小時通勤圈。
四是持續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綠色生態是洛陽都市圈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優勢,我們要持續構建“一帶兩區兩環多廊道”生態格局,協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建設黃河生態保護帶,夯實太行—王屋、伏牛兩大生態屏障綠色基底,打造一體聯動的生態都市圈,到2025年都市圈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9%。
五是加快推進文旅融合聯動發展。洛陽都市圈歷史文化厚重,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的確在文旅融合上大有文章可做。我們要按照發展規劃,建設黃河—伏牛山生態文化旅游帶,形成“兩山四河三片區”文旅融合新格局,打造黃河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都市圈接待游客數量達到2.7億人次。
六是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共享共惠。共享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是都市圈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都市圈城市之間的關系紐帶。我們將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第二兒童醫院、豫西公共衛生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應急救援區域一體化,推動“雙一流”高校和洛陽大學城建設,與兄弟市一起構建更加完善的都市圈公共服務體系。(記者 陳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