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人市場提前出現了“用工荒”。根據央視財經提供的數據,今年,我國求職人數從二季度的74.3萬人下降到三季度49.2萬人;用人缺口也從二季度的74.6萬人,上升到82.4萬人。
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著國內消費和生產的回暖,各行各業的用工需求持續上升,缺口開始變大,甚至是往年春節前才會出現的季節性“用工荒”,也提前到來。
用工荒提前到來,我省制造業人才需求旺盛
再看河南省的用工趨勢,與全國范圍內的變化基本保持一致。根據天基人才網提供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全省網絡招聘市場發布職位79.8萬個,環比增加8.1萬個職位;而活躍人才較第二季度有所下降,全省整體網絡招聘供需比為0.97:1。
供需微弱平衡中,我省也表現出對制造業人才的渴求。根據天基人才網提供的數據,制造業排名第四,成為河南省第三季度需求最旺盛的五大行業其中之一,且其需求漲幅較大。
“雖然制造業人才缺口大,但是更細分一些,對于制造業藍領工人的專業技術要求,是越來越高了。”工作啦校園招聘相關負責人李慶(化名)說,“國家現在也對人工專業技能類的培訓,做出了一些補貼,政策也很優厚。“
由于技術工種的搶手,一些藍領工人的薪資標準,早已超過了普通白領。李慶說,不少河南省本地制造業企業的負責人透露,工廠目前留有的一線技術工人,大多年紀不算小,“大學生愿意下基層的意愿很小,多從事的是后臺支撐部門或職能部門。”
生產企業多引入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設備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現在很多制造類企業,本身使用的機器早已通過更新迭代,對于機器運作過程中的調試、維護,如果由知識技能儲備較充分的大學生或者技師操作,可以使整個工作流程較高效運轉。
“最近幾年,集團都在進行制造類專業大專、本科生的招聘計劃。”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HR尹建磊介紹,其在浙江、河南、安徽、新疆擁有四大生產基地。例如在河南,生產基地坐落于許昌市鄢陵。今年,整個集團啟動了一千人的招聘計劃,分布于四大區域內,“因為企業性質,招聘的基本都是理工類、制造相關專業的理工科生。”
不過,招聘的這些新人,一般是做機器維護、專業的修理等,并不會直接輸送到一線生產車間。尹建磊介紹,目前,光許昌生產基地,就有五千左右的一線工人,他們的工作任務,是制作定制化產品。不過,一線工人的門檻并不高,手腳靈活,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就能完成日程工作。
據了解,除必須使用人工進行操作外,約四成的生產力可以依靠自動化設備、或者人工智能實現。
“自動化當然能夠提高效率,所以我們將標準化生產的產品制造流程進行升級,”尹建磊說,新進的新人,就需要對這些設備進行維護,“這些人才對于生產制造類企業來說,很寶貴,我們為此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類似于管培生的培養模式。”
技術型人才在河南是“香餑餑”,職業技術院校就業率高達97%
企業對制造業工人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好在,我省已經響應國家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號召,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制定《河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力爭在3年內,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
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出于我國對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其實,不僅是河南省,全國范圍內對制造業的人才都是短缺的。”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徳耀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河南省對技術性人才的重視,不僅在政策上、資金上,也從實際生活中,對此類人才進行了扶持,“我省技工類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能達97%以上,遠遠超過普通大學生的就業率。”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處孟顯理說。
孟顯理介紹,不少人對工人這個工種還持有偏見,可藍領工人的火爆,“可以說,一畢業都被‘搶’走完了。”不僅如此,在智匯鄭州人才工程中,技工院校全日制預備技師(技師)按本科畢業生標準申領每月500元生活補貼,連續申領三年。
此外,還有各類培訓的展開。一組數據就能看出河南省對于該類人才投入的成本,“我們開展了鄭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百日攻堅’項目,今年鄭州市下達資金支出任務目標7.74億元,目前已申領支出資金7.03億元。”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丁進芳解釋。
這些資金的發放,都是用來對“以工代訓”、“新型學徒制”、“項目制培訓資金等的支出,而組織這些培訓的成果也顯而易見,進一步釋放和激活了職業技能培訓的潛力,孟顯理說,尤其是“新型學徒制”,在鄭州的參與熱情異常高漲,力度也很大。(記者 張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