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昌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中醫藥社會貢獻度顯著增強,文化傳承弘揚發展,中醫藥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讓優質中醫藥服務更方便地惠及群眾。
高位推進 不斷優化中醫藥發展環境
任何行業的良性發展都離不開高質量發展環境的推動。
為了營造良好的中醫藥發展環境,許昌市高位推進,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健康許昌2030”行動規劃》,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振興中醫藥產業與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成立了高規格的市級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重點任務,加快推動中醫藥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強化校地合作,在中醫藥醫療、科研、傳承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互惠雙贏”。
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環境的優化刺激了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如今,許昌市群眾看中醫更方便了。
目前,全市共有中醫機構143家,其中,三級中醫醫院3家、二甲中醫醫院1家、二級中醫醫院2家、一級中醫醫院13家,開放床位3144張;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實現了全覆蓋,提供中醫藥服務比例達100%,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比例達89%,市、縣、鄉、村四級中醫服務體系基本健全。
許昌市的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也在持續湘靐。目前,許昌市共有省、市級重點(特色)???2個,其中,省級重點中醫???個、河南省縣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特色中醫???個,市級重點中醫???個、特色中醫???個。目前,許昌市中醫藥服務基本形成以許昌中醫院為“龍頭”、縣級中醫院為“骨干”、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四級中醫藥服務網格,中醫藥服務覆蓋面和可及性逐漸擴大。其中,禹州市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命名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鄢陵縣中醫院成為我省首家縣級中醫互聯網醫院;襄城縣啟動了縣域“智慧中藥房”建設,實現了縣域中醫藥服務同質化管理。
中醫藥社會貢獻度顯著增強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醫藥再次“出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許昌市成立中醫藥防控救治組和中醫專家組,還為每個集中隔離點配備一名中醫醫師,確保中醫藥盡早介入、全面覆蓋。截至目前,全市隔離點應用中藥人數已達到98%,為疫情防控筑起了堅固的中醫藥免疫屏障。
在“治未病”中,注重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積極構建健康信息收集、個性化檢測評估、亞健康干預、持續跟蹤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全市老年人、0至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占比達到73.38%、81.29%,分別高于省定標準8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
在疾病康復中,依托良好環境生態優勢,許昌市以鄢陵中心醫院怡馨園護理院、中醫院康復基地為中心,不斷提升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
中醫藥人才隊伍持續壯大
人才隊伍的壯大是中醫藥服務惠及群眾的根本。
許昌市在全省率先開展“西學中”培訓工作,2021年許昌市10家醫療機構被省衛生健康委確定為“西學中”培訓試點單位,已全部開班授課,目前在培學員1600余人;重點推進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培養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開展全市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503余班次,培訓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7萬余人次;加快中醫藥骨干人才隊伍建設,舉辦了“中醫藥崗位技能競賽”等職業技能大賽,讓中醫藥從業者在大賽中取長補短、良性發展。
中醫藥傳承創新穩步推進
傳承、創新的宗旨是服務百姓,讓中醫藥成果更多惠及民眾。
為了促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許昌市加強老藥工傳統技藝傳承,現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級傳承人45人,收徒140人;禹州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被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展示館,《具茨山——中原中醫藥文化的搖籃》被省衛生健康委確定為“2022年河南省中醫藥文化著作出版資助專項”;圍繞中醫藥法、中醫藥條例、中醫藥文化特色等,開展許昌市“魅力中醫藥,健康你我他”推進行動和“我和中醫藥的故事”主題征文活動,共舉辦健康巡講139場、“岐黃校園行”45場、受益群眾3.5萬余人次,營造了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濃厚氛圍。
依托優勢,精準定位 促進產業振興發展
許昌市有深厚的中醫藥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中藥材資源稟賦,中醫藥產業發展特色優勢明顯。
許昌市共擁有種植大戶、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公司300余家,成規模種植基地200多個,道地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10.11萬畝。圍繞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禹州金銀花、禹州丹參、禹州半夏等6個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的重點品種,許昌市先后投資1781.8萬元建立5000畝中藥材生產基地,有效保障了道地藥材品質。
著眼于中藥制造業技術水平與規模效益提升,許昌市規劃建設了8.3平方公里的許昌市禹州市華夏藥都健康小鎮。2021年,許昌市中醫藥產值突破100億元,產業集群已逐步形成。
推進“中醫藥+”融合發展。許昌市圍繞河南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定位,積極推動康養旅游項目建設,深度打造以襄城縣仙翁山、鄢陵縣花都溫泉小鎮和金雨玫瑰香草莊園等為代表的康養旅游項目,已初步形成特色種植、加工生產、觀光旅游、休閑養生的融合發展模式。
來源:許昌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