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龜湖國家濕地公園里樹木豐茂,湖泊濕地、水網密布,蘆葦婆娑、香蒲搖曳,島嶼亭臺、木棧相連,處處展現著森林城市的旖旎風光,流露出人文山水的畫境詩意。
2013年,平頂山這座以煤炭工業聞名的“中原煤倉”華麗蛻變,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之后近十年,平頂山讓綠色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亮麗底色,完成了從“煤城”到“美城”的蛻變。
勾畫十年建設藍圖,讓森林走進城市
201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決策,提出以“綠色文化、生態和諧、健康親和”為理念,構建“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森林生態景觀格局,打造市域森林體系,并勾畫了十年的宏偉建設藍圖。
三年砥礪奮進,“創森”成果有目共睹: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了3.7個百分點,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了2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提高了1.1平方米。10個縣(市、區)全部建成省級林業生態縣(市、區),80%的鄉(鎮)建成林業生態鄉(鎮),75%的村建成林業生態村,實現了城鄉綠化面積大拓展、綠化質量大跨越和管養水平大提升;同時走出了“城市增綠、社會受益、個人得利”的多贏發展路子,建成以核桃樹、板栗樹、石榴樹、杏樹等為主的經濟林40余萬畝(1畝≈666.67平方米),以楊樹、泡桐樹等為主的速生林60余萬畝,取得了興林富民的成效。
2013年9月,平頂山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塊“國字號”招牌承載了鷹城人民對綠色生態的執著、汗水和夢想,見證著一座“煤城”到綠色森林之城的嬗變。
持續鞏固“創森”成果,讓鷹城更綠更美
成功“創森”以來,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視林業生態建設,積極響應群眾改善生態環境的期盼。
2016年,白龜湖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為平頂山市綠色發展增添新名片。
2017年,平頂山市申報國家儲備林項目被批復實施。
2018年,平頂山市順利通過“國家森林城市”復查驗收,繼續保持“國家森林城市”這項國家級生態建設最高榮譽。
2018年,平頂山市堅持“六化”統籌,突出林業重點工程,掀起了國土綠化熱潮。
平頂山市按照“一城、兩帶、三網、四區”的林業發展格局,實施了山區生態林體系建設、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生態廊道建設、鄉村綠化美化、特色經濟林建設、濕地公園建設六大重點工程建設。
全市累計完成造林172.27萬畝、森林撫育175.67萬畝,初步形成以山區、丘陵區、礦區為重點,以主要道路、河流為骨架,以城市建成區、村鎮居民區、旅游區為點,以平原農區和廊道網絡為面的森林生態體系。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平頂山市以城市增綠為抓手,“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擴路建綠、退硬還綠”,做好“以綠蔭城”文章。在完成40.2公里湛河主河道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先后啟動湛河18條支溝生態治理,并依托采煤沉陷區規劃5塊濕地公園,新建16個大型公園,新建街頭游園、口袋公園58個,新增綠地200多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85%,人均公園綠地12.66平方米。
多年來,平頂山市持續開展生態治理,變“生態包袱”為生態資源。重點保護現有植被,封山育林,建設水源涵養林,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在全省率先實施市級領導包礦巡山,實行“立體式”修復。截至目前,全市啟動37家露天礦山、113處廢棄礦山與沉陷區土地復墾工作,植樹600萬株,治理面積5萬畝。
此外,平頂山市積極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創建活動。省級森林城市(汝州市、郟縣、寶豐縣)數量達到3家,位居全省第一。44個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61個村入選“河南省森林鄉村”,擁有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2處、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處。
2021年以來,平頂山市建立覆蓋市、縣、鎮、村的四級林長制體系,圍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目標任務,建立健全林長制組織體系,優化林業發展環境,推進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機制,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截至目前,全市林業用地面積430萬畝,有林地面積292.6萬畝,林木蓄積量120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4.75%,林木覆蓋率35.1%。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行走在魯山縣董周鄉酥梨產業園,果樹長勢喜人,果實壓彎枝頭。
誰能想到,這個曾經的亂石嶺成了如今的“花果山”。通過林業產業發展,這里形成以蔡莊、鐵家莊、石峽溝等村為核心的五里嶺林果產業園區,種植酥梨10萬余畝,年均產果1.8億斤(1斤=500克),產值3.2億元。林果產品不僅成為當地的優質品牌,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平頂山市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三林經濟”(林下經濟、林果經濟、林產經濟),走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之路。
“平頂山市堅持將生態建設植根于產業發展,讓產業凸顯生態價值,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市林業局局長王衛鋒說。
特別是去年以來,平頂山市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黃淮流域生態建設示范區,著力構建“一屏三山、一帶五廊”生態發展格局的部署要求,推進林旅融合,發展林下經濟,持續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去年,全市林業總產值57.8億元,實現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雙贏效果。
——林果經濟發展迅速。全市特色林果栽植面積達到48萬畝,初步形成了魯山縣熊背鄉大年溝血桃、庫區鄉藍莓、辛集鄉軟籽石榴、張良鎮甜柿,汝州市大峪鎮花椒、焦村鎮蠶桑,葉縣辛店鎮黑李,寶豐縣花椒、秋月梨,郟縣茨芭鎮、白廟鄉、安良鎮蟠桃、石榴、小雜果等特色經濟林基地。
——林下經濟做優做強。全市林下經濟發展面積125萬畝,總產值24.7億元,林業總產值55億元,有千畝以上的非公有制林業大戶240多個,有國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3家。葉縣、舞鋼、汝州林下種植中藥材25萬畝,產值5.6億元;魯山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種植林下食用菌1.8億袋,產值12.4億元,帶動1.5萬人脫貧增收。
——林產經濟蓬勃向上。平頂山市現有自然保護地11個73萬畝、國有林場5個32.4萬畝。5年來,依托自然保護地和國有林場,平頂山市建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6家;新增堯山花海、墨子古街、二郎山風景名勝區等一批省級龍頭企業;舉辦杜鵑節、桃花節、梨花節等,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鷹城森林文化旅游品牌。
逐綠而行,久久為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平頂山綠色發展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堅定,一幅秀美的生態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平頂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