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十四五”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全力開展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加強濕地恢復與修復
加強黃河灘區綜合治理。實施黃河灘區“三灘分治”,低灘自然恢復、中灘生態重構、高灘修復利用。重點建設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對低灘通過挖河破堤,恢復灘地的過水能力,加速水和物質交換;恢復濕地狀態,減少人為干擾,逐漸形成黃河灘地原生生境。中灘通過退漁還濕,清理違建設施,引水入灘,營造濕地生境,實現灘地生態修復。高灘通過增加海綿坑塘,實現雨洪調節,增加自然親水空間,利用黃河大堤防護林帶發展林地休閑游憩。
推進生態廊道和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
推進生態緩沖帶劃定工作。開展緩沖帶現狀調查與評估,優先推進重要河流干支流和重點湖庫生態緩沖帶劃定工作。
推進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沿黃河大堤和S312兩側,高標準規劃建設沿黃生態廊道,圍繞“統、通、入、靚”(統:統籌規劃建設防浪林、大堤防汛路、淤背堤及延展區、S312生態廊道;通:S312生態廊道及其慢行系統全線貫通;入:建設可進入體驗式的黃河大堤森林休閑生態景觀;靚:對大堤整個區域提質增效,綠化彩化靚化)實現生態保護與休閑觀光、廊道景觀與城市建設、森林體驗與文化感受相融合的“北靜”目標。
推進生態緩沖帶建設。試點推進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與建設,建立生態修復試點,提升河岸植被覆蓋度,進一步攔截面源污染、凈化水體、提升水體生態系統完整性。
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重點預防區保護措施,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降低水土流失程度,提高林草覆蓋率和水源涵養能力。到“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積274平方公里,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加強河湖生態治理與修復
推進河湖生態治理。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實施雙洎河、登封市少陽河和書院河綜合治理工程,通過河流生態緩沖帶建設、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排水進入城市水體的污水處理廠精準提標等提升河流生態功能。對于硬質駁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澇河道,試點實施生態化改造,恢復岸線和水體的自然凈化功能,重點開展金水河生態修復工程。
推進河流水系清理整治。持續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完善“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河長+媒體”等管護機制,增強河湖監管保護能力。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三污一凈”等專項整治行動,對直接影響河湖水質的入河直排口(溝渠)、涉水排放企業及“散亂污”企業、畜禽養殖場、餐飲、旱廁、垃圾(秸稈)和堤身岸坡灘地農作物施肥種植等開展排查整治。
強化特大暴雨災后生態修復。加強南水北調干渠(鄭州段)周邊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消除污染和次生生態隱患。加強流域綜合治理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開展綜合整治,消除污染隱患。恢復受災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土壤侵蝕強度,增強緩洪、滯洪能力。修復損毀的河流型濕地及相關設施。
恢復水生生物完整性
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開展黃河鄭州段黃河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生生物資源調查,全面掌握保護區內的水生生物狀況。加強保護區管理,對保護區內的涉水工程進行綜合整治,開展黃河鯉種質資源增殖放流。
試點開展水體生態健康狀況評價工作。完善鄭州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黃河鄭州段黃河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敏感區域的水生態監測工作,優化監測點位、完善監測因子,并對鄭州賈魯河水生態健康狀況開展評價。
開展富營養化水體綜合整治
全面調查白沙水庫流域范圍內的污染源情況,重點針對總氮、總磷污染物超標開展重點調查和分析,找出導致水庫輕度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開展控源、截污、水量保障、生態修復等綜合管控措施,探索開展水庫在線底泥控制技術,改善白沙水庫富營養化狀況。
來源:鄭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