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龍都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夏糧連獲豐收,離不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原學者許為剛及其團隊的貢獻。2011年以來,許為剛團隊與濮陽市農科院合作,建立示范基地30個,示范面積20萬畝,輻射周邊小麥面積200萬畝。2021年,市農科院與許為剛合作,成立了濮陽首家中原學者工作站。
創新驅動其實是人才驅動。近年來,濮陽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鍛造了濮陽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引擎”,讓人才這個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濮陽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引才有道
栽好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建市較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少的濮陽,從某種程度上說算是“人才洼地”。但濮陽市用滿滿的誠意和優惠的政策,變“人才洼地”為“人才高地”。
為引進人才,濮陽市高規格組建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結合機構改革,將人才隊伍建設職責列入28個市直單位“三定”規定,明確人才工作職責,形成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在此基礎上,濮陽市先后出臺《濮陽市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新創業若干規定(試行)》《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集聚人才推動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今年以來,濮陽市對人才政策優化升級,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的意見》《濮陽市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人才獎勵辦法(暫行)》等“1+14”一攬子人才政策,為引進培育用好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撐。
積極為人才搭建創新創業載體。加大科技研發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力度,引導研發機構、科技成果、高端人才等創新資源向濮陽市集聚,吸引了一批院士、博士后、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為濮陽效力。同時,為吸引人才前來濮陽,濮陽市堅持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聯動,圍繞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和現代家居、羽絨及服飾、生物基材料等“三大三專”產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金融、健康養老、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高成長性現代服務業,大力引進領軍型、高層次、緊缺型創新創業人才,有力促進了人才、項目、產業、資本有機融合。
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是濮陽市人才引進的重要舉措。濮陽市積極爭取省委組織部支持,主動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對接,采取掛職兼職、技術指導、項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進人才。5年來,先后引進46名省派博士服務團成員和25名金融高管來濮掛職,為濮陽市引進項目、科研攻關和融資作出了較大貢獻。
用才有方
人才各盡所能 服務中心工作
位于南樂縣生物質能產業園內的濮陽宏業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雖地處偏僻,卻有6名生物基領域內的院士為公司服務,突破了一批生物基材料領域“卡脖子”難題。
和宏業化工一樣,盛通聚源、濮耐、天能等公司,也有一批業內高精尖人才工作在科研一線。
引進人才,更要用好、用活人才。為此,濮陽市積極探索人才使用辦法,圍繞中心工作用才,讓人才在濮陽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聰明才智,激發人才活力。
2020年9月,第18批省派博士服務團的10名成員走進濮陽,為濮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濮陽市抓住機遇,將博士服務團所有成員,安排在最適合他們的崗位,讓他們為濮陽發展貢獻才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王建設博士,被安排在工業園區掛職首席專家。因工作對口,他在這里研究規劃、查閱資料、入企調研,一門心思為工業園區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化工園區、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綠色涂料專業園區尋找錦囊妙計,并以實際行動推動鄭州大學化工學院與工業園區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新的合作。
企業是人才發揮才智的沃土。根據重點企業人才需求,按照“企業作主體、政府出政策、共同搭平臺”的思路,組建企業人才服務團,有針對性地引進119名高校全日制本科、碩士研究生、海外留學人員以及持有科技項目、發明專利、專有技術的高層次人才,選派他們到重點企業工作,政府提供一定的人才津貼,所派人才服務期滿5年后,鼓勵他們繼續留企工作,也可按規定程序進入事業單位工作。此舉既為企業招引人才搭建了平臺,又減輕了企業成本和負擔,極大地釋放了高層次人才的才能,多名服務團成員逐步走向了技術研發、生產管理核心崗位,成為企業骨干。
育才有法
引導人才下沉 腳踏泥土芬芳
2020年,新華網、《中國人才》、《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媒體,先后對濮陽市“三大指導員”人才下沉工作進行了宣傳報道。為滿足鄉村振興對人才的緊迫需求,破解鄉村人才少、引進難、培養慢問題,立足用好現有人才資源,市縣兩級共選派628名專家人才,到鄉鎮一線擔任產業發展、醫療衛生和教育教學“三大指導員”。“三大指導員”下基層,積極為基層服務,在增加產業發展后勁的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才能,為濮陽市儲備了更多的人才。選派“三大指導員”的創新舉措,榮獲2021年《中國人才》第五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獎。濮陽市注重挖掘內部潛力,協同推進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2020年以來,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濮陽市推行首席服務員制度,累計從市縣黨政機關選派1600余名優秀干部人才深入1647個全市重點企業(項目)擔任首席服務員,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對于宣傳惠企政策、指導復工復產、協調解決企業(項目)生產建設經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打通復工復產“最后一公里”、助力企業平穩快速發展起到了顯著作用。
為激勵專家人才勇于投身疫情防控一線,濮陽市印發《關于做好激勵引導專家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線擔當作為有關工作的通知》,出臺及時表彰獎勵、優先評聘職稱和人才評選、開辟人才補充綠色通道、強化關心關愛等7個方面具體措施。選派16名專家人才參加援鄂醫療隊,1087名醫護人才到達定點醫院等疫情防控一線。在全市優秀人才評選過程中,向參加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一線工作并符合申報條件的專家人才傾斜,為衛生健康系統增加6個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名額和3個市優秀中青年人才名額。激勵引導專家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線擔當作為,切實做好對專家人才的關心關愛,為抗疫一線人員辦理入編10名,協調子女入學(園)290名。
留才有為
濮陽高質量發展 人才成“強力引擎”
畢業于鄭州大學化學系的崔鑫鑫,是濮陽市于2017年實施“企業人才服務團”計劃第一批“模擬事業編”人員。5年來,他通過努力,研發了無煙無塵的酚醛樹脂、電子封裝材料和光刻膠樹脂,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在濮陽遠東化工有限公司工作的顧明龍,2017年研究生畢業后,也趕上了濮陽市的“模擬事業編”政策,目前已從一名工程師晉升為企業總經理助理。
近年來,濮陽市想方設法在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盡可能為人才提供優厚的政策和條件,讓崔鑫鑫、顧明龍等人才,在濮陽“有位”更“有為”。
濮陽市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出臺《濮陽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每年下達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新建研發平臺獎補,引進人才、優秀人才的補貼、培訓、體檢,以及招才引智工作經費。同時,對高層次人才在獎勵補貼、信貸融資、子女入學、住房等方面給予相關政策優惠。2018年,濮陽市還建設1000套人才公寓,滿足人才臨時周轉住房需求。此外,濮陽市還在住房、就業等方面,出臺了針對高層次人才的優待措施,讓人才在濮陽安心工作,安心科研,發揮出他們最大的潛力。
優厚的留才措施,讓人才能夠在濮陽安心生活和工作。近年來,濮陽市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7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9個,現有在站博士后36人、出站留濮工作博士后16人,人才對于濮陽的“引擎”作用日益明顯。以博士后工作站為例,2001年設立的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擔科研項目68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326項、國家和河南省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67項、科技進步獎28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2008年成立的濮耐高溫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在北京建立了濮耐北京科技研發中心,在上海建立了上海研發中心,助力濮耐成為行業領軍企業。2020年,濮陽市被中國科協列為全國首批22個“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試點市,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省轄市。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讓人才與濮陽共同成長,讓人才與濮陽相互成就,我們堅信,人才,必將為加快建設富強濮陽、生態濮陽、創新濮陽、幸福濮陽,打造改革開放高地、省際區域中心,為促進濮陽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來源:濮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