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是日益凸顯的重大民生問題。在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雷咸良等把關注點聚焦到了農村敬老院建設上,幫助農村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
雷咸良代表建議,應不斷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政策創制,為推進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快速發展提供法規政策保障;探索以“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的新型農村養老模式,推進農村養老院建設,重點利用村級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托老所等養老設施與農村衛生院進行就近合作;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發展思路,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市、縣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完善農村和社區各種養老服務設施,形成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落實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強化政府在農村養老服務業中的主導責任,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隊伍建設。
市民政局是該建議的主要承辦單位。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市民政局以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和《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為契機,指導各地進一步加強農村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規范管理,著力提高農村供養服務機構管理服務水平。信陽市對現有社會福利中心等縣級供養服務機構進行了建設和改造,滿足縣域內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護需求,目前已有7個縣(區)率先完成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改造,2個縣正在加快建設。2019年起,信陽市連續三年將農村敬老院綜合提升、轉型發展納入市重點民生實事。截至2021年底,全市167所鄉鎮敬老院完成改造提升,占比96%;同時,加大護理型床位配比,2020年、2021年,全市新增4500余張護理型床位。同時,全市不斷健全完善農村敬老院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加強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敬老院規范化建設達標活動,健全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代表建議落到實處。
來源:信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