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順利得到化解,今年春節,安老太過得很安心。
安老太是新鄉市紅旗區某村村民,年近80歲,老伴已經去世。她有3個兒子,老大和老二均買了房子獨立居住,老三婚后同她一起生活。去年安老太居住的房屋要拆遷,讓原本和諧相處的一家人,因房屋所有權和贍養問題,多次發生口舌和肢體沖突。
紅旗區司法局渠東司法所調解員葛新娥在進行矛盾糾紛排查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她以親情為切入點、法律為底線進行調解,最終解開了母子間的“疙瘩”。
這是全省開展“六防六促”專項行動中的一個事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省司法廳成立專項行動指揮部和工作專班,結合正在全省開展的農村基層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化解專項行動,統籌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法律援助、社區矯正“五種力量”17萬多人,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抓住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等重點時段,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著力防范“民轉刑”,打通基層平安建設“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共排查出六大矛盾糾紛7708件,已成功化解6638件。
矛盾糾紛往往發端于微末,且不易發現,但一旦激化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很大破壞。“五種力量”以進村入戶、進社區樓棟見人見事、建檔立卡等方式,抓早抓小,將矛盾化解于萌芽狀態。
“小區最近鄰里關系咋樣?”“有一家亂排污水,鄰居意見很大。”“走,咱去了解一下情況。”……
這是一名調解員與社區工作人員的對話,這也是眾多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人員的日常。專項行動啟動后,他們以村為單位,以戶為單元,走訪村(社區)干部,特別是村(社區)婦聯主席、治保主任,對家庭矛盾糾紛進行摸排,并逐一登記建檔,采取疏導解釋、政策宣傳、明確包保責任人等措施,切實防止小拖大、大拖炸、民轉刑。
今年春節期間,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調解中心駐法院專職調解員張春菊的電話依然不斷。除夕那天,一個離婚媽媽想留孩子在身邊過年,遭前夫拒絕,就給張春菊打電話求助。張春菊通過微信、電話和孩子爸爸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打動了他。
群眾事,無小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排查調解人員放棄春節休息,運用“面對面”“背靠背”和網上人民調解系統、智能移動人民調解APP、村(居)法律顧問微信群等方式,用心用情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全省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還借機開展憲法、民法典知識宣傳進鄉村等普法活動,真正做到“調解一件、普法一片”。
“下一步,我們還將組織全方位拉網式排查糾紛、化解矛盾、消除盲點,以一域之穩護全省平安,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趙會生說。
來源:河南省司法廳